8月17日下午,从风云四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可见,今天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降雨云系依然很多,而且也和之前的状态类似——降雨云系大多不成组织,呈现零散分布,显示春今天我国多地依然有着相当散装的降雨天气,雷雨和强对流遍地开花。
最近,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气形势呈现出极端多变的特征——副热带高压在连续几日的瓦解后,曾经稳定的雨带也随之崩溃,导致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分散的强对流云团。这些云团在各地形成了散装暴雨,带来了猛烈的降水和频繁的雷电活动。比如8月17日白天,雷达图上又是一张“大花脸”,随着雷达回波如同天女散花一般出现,全国多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中央气象台则指出,近期的降雨主打一个“多点开花”,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真令预报员头秃。
8月16日至17日清晨,中南地区的降雨情况尤为显著。广东珠海和鹤山、湖南冷水滩等地的国家气象站记录下了大暴雨,湖南祁阳和祁东的局部地区24小时降雨量更是突破了200毫米。这样的雨量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不仅仅是南方地区,8月17日当天,强对流天气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华北地区虽然整体暴雨范围不如江南和华南,但短时强降雨的猛烈程度却令人震惊。例如,河北望都在当天19点的一小时内降下了74.4毫米的雨量,而石家庄在傍晚时分也经历了60至80毫米的暴雨。
监测数据显示,到8月17日晚,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大范围的显著降雨,观察降水实况图不难发现,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暴雨区往往不成形,呈现出零散的点状或者块状分布,显示出降雨云系相对无序散乱,是不折不扣的“散装暴雨”。
雷电活动也是此次天气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全国的地闪实况图上可以看到,8月17日上午开始,密集的闪电符号从华南沿海一直延伸到内蒙古的多个地区。这种现象看起来如同强烈的“闪电风暴”,并已席卷我国中东部的广大地区。
中央气象台8月17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8月17日20时至18日20时,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北京北部和西部、天津、山东北部、河南北部、湖南东部和南部、江西、福建中南部、广西东部和南部、广东、海南岛东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南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4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从预报上看,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降雨依然非常分散,很多地方的暴雨仍然“散装”。
未来一段时间天气预测显示,南北方的降雨将会持续频繁。北方的京津冀和东北地区将迎来连绵不绝的雨水,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将不断袭击华北和东北。这一情况让人不得不提高警惕,尤其是在雷雨天气频繁的情况下,短时强降雨往往伴随着突袭式的雷电。
与此同时,南方的华南地区则成为了降雨的中心之一。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测,未来10天(8月17-26日),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云南西部和南部、西藏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80~150毫米,局地超过200毫米。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文化和旅游厅、气象局近日联合发出提醒,指出8月19至21日,受西南季风、高空槽影响,广东省有一次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伴有强雷电和8至11级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总的来说,尽管我国的季风主雨带已经瓦解,但分散各地的强对流云团仍然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散装的暴雨像“天女散花”一样,在中东部各地不定时地爆发,雷电和大风则更是加剧了这种天气的危险性。这种情况下,大家更应该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及时做好应对措施——目前科技水平下,雷雨和强对流的突发性让人难以捉摸,无法准确预计具体发生时间和地点,但了解天气信息,关注天气形势仍是应对这些突发气候事件的有效手段。
通过回顾今年8月的气象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南北方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出现,尤其是暴雨和雷暴的规模和强度较往年有所增加。副热带高压的崩溃和西南季风的活跃,使得我国中东部的天气形势复杂多变,散装暴雨、闪电风暴等现象频繁出现,成为了今年夏季的一个突出特点。未来几天,雷雨、大风和强降雨仍将是天气的主旋律。无论是在北方的京津冀地区,还是在南方的华南沿海,都需要做好面对极端天气的准备。
不能相信天气预报,昨天上午预报多云,未来两小时内没有降雨,外边下雨像泼水一样[打脸]
气象卫星是拍的太清楚了吗?现在的预报准确率太低了,头天预报6点下雨,早上在看又改成9点下雨了,等到上午太阳出来了。一天都是晴天[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