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风采--邢亚洲|中国书画榜样人物专刊第33期

大国艺术 2024-12-04 17:56:34

邢亚洲 字石屿 号白云居士

河北祁州人 现居北京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公安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亚洲艺术学会理事、中原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副主席、中原书画院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筠海画院副院長、中国泰山华乔书画院聘为名誉院長,

早年跟随著名油画家魏奎仲先生

毕业于河北工艺美院

2003年拜著名山水画家白庚延先生为师,并收为入室弟子

2009年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山水画家吕云所工作室研修

2010年3月入清华美院著名彩墨山水画家施云翔工作室研修并担任助教2015年3月入中国画艺术创作院跟随著名人物画家张道兴先生、著名山水画家程振国先生、著名山水画家张复兴先生研修学习至今

参展经历:

2015年:9月作品“嚴陣以待”特邀參加全國“軍民融合鑄輝煌.攜手共圓中國夢”公益書畫大賽中獲得國畫二等獎。

2015年,作品《大壑清音》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5年,作品《听松观瀑》入选“重温经典“第二届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山水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7年5月,作品《江山永固》入围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7年6月,作品《山光渐凝紫》入围“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7年7月,作品《流泉伴书朗》入围“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7年7月,作品《山深云满屋》入选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入会资格奖(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3月,作品《余音吟天籁》入选“江海门户通天下”——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4月,作品《白洋淀之晨》入选第四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5月,作品《那些朴实的过往》入选“海丝情·中国梦”——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6月,作品《淀泊风光今日雄安》入选“中国梦·燕赵雄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2018年7月,作品《我的老家白洋淀》入选“生态龙岩·红色闽西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8年7月,作品《霞飞沧海远 烟入绿村深》入选“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9年12月3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河北选送作品暨河北省美术作品展览,作品“淀泊风光今日雄安”作品入展

2023年10月15日作品剛筆寫生長卷《中山古鎮》被《全國第七屆鋼筆畫展》入選

2023年11月28日,51米長卷《墨逐太行》榮獲“第十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特別金獎

淨土,138cm✕68cm

笔墨雄浑 气象万千

——邢亚洲山水画又读

随着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壮大,新一代实力派画家肩负起时代的重托。他们借盛世之东风,从传统入手,融汇中西,用现代人的思维和审美观,将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原书画院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著名山水画家邢亚洲即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大山大水大气魄大手笔的山水画,赢得了美术界专家同仁的首肯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山水画是极富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艺术载体,走进他的山水世界,如同游赏在祖国的壮美山河之中。那里山川挺立、层林尽染;那里水流激湍、云蒸霞蔚;长松断崖,岩岫巉巉,那里或恬淡静雅或苍翠欲滴,或浑厚华滋或春雨初霁。他那灵动的线条在勾勒出山石变幻的同时,也殷殷表达着他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层解读。这是他笔墨造型能力、创作思维方式、灵感意识、观点经验的综合体现。

邢亚洲的山水画从传统而入,自造化而出,重心灵之描写,贯穿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体验,再现了石涛所追求的“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艺术理念。他在形式中求构成的完美,写生处积累生活的感受,探索中找寻自然的规律,研究水墨色彩的表现形式、开拓新的技法语言,以此表现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之美。那形态、那韵律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奔涌着滚滚的激情。他把水墨变成激越澎湃的如歌的行板,似乎总有一种期待、一种洒脱的逍遥,可以说山水画艺术是邢亚洲的情怀所系。邢亚洲山水画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都流露出他对大自然以及人生情怀的深情表达。他的作品中雄浑的峰峦,隐约的山居,静泊的江舟,取攫于太行山之精髓并与之融为一体,一种略带疏野狂放的美感油然而生。他以其雄浑苍劲的笔墨、鲜活灵动的意境逐步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体现传统的笔墨技法又有创新和突破。

八里沟,240cm✕100cm

邢亚洲1959年生于河北祁州,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师承国画大师白庚延教授。其作品意境秀丽清新,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其雄浑的笔墨、严谨的构图和灵动的色彩,又展现出南国山水的秀美与壮阔,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山水画山石多用浓墨重彩,笔力刚健有力,皴法多用“斧劈皴”和“折带皴”,线条粗犷雄健,显出一种刚健雄浑的气势。同时,他又注重笔墨的细节变化,将山石的质感、纹理、光影变化筆墨表達到位,使画面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例如,他画中对山石的刻画就极其细致入微,笔墨浓厚,将太行山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品读邢亚洲的作品,浑雄、壮阔,尽收眼底。给笔者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心灵深处的震撼,让人浮想联翩,有一股感叹不能不抒发,有许多感受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就是邢亚洲山水画的魅力。为江山写照,为艺术诉情。邢亚洲的每一幅作品都呈现出了壮阔美、奇秀美、厚重美、阳刚美、灵气美、诗意美,每一笔都倾注着邢亚洲对山水画的执着之情。他沿袭唐宋时期荆、李、刘、马、夏、范宽等古人的技法脉络,吮吸传统的精华,奋力创新,自成一格。无论是构图、设色,无论是山、石、树、木、云、水的笔法,都突现出他由心而发的创作思想,粗中有细,细中见奇。笔笔生动,处处苍润,可见笔墨功力之深厚。

里塘秘境,240cm✕100cm

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归纳起来,感觉上大致会领略到两种意境。一是表现了山之巍峨迭嶂,雄奇壮美,真有须仰视才见的高远。站在这一类山水画前,你会觉得人在大自然伟力之下的渺小,可能会大发“人比山小”的感叹;另一类则是胸中丘壑运于笔端,高山大川纵情于笔墨,视山川为游戏。真有点“山河听调”的气度。这时你恐怕又要生“人比山大”的自诩了吧。很多人说过邢亚洲是一个“画大画”的人。这一点确实如此,但是画大画似应表示两重意思,其一为画幅的尺寸大,其二更应是画的气势大。其实画的大气与否不在画幅尺寸之大小,关键在于内容与形式、手段的运用,如果没有内涵,恐怕画幅遮天也还是空洞无物。看邢先生的“大画”,感觉为之一震,只觉得他的气度比画还要大。这自然与个性和修养有关。敦朴而富有灵气的邢亚洲,笔下多表现太行山等名川大山。其气势得自北方山岳的雄实与巍峨,很具地域特征。在他的国画作品《大壑清音》《听松观瀑》《江山如固》《山光渐凝紫》《流泉伴书朗》《山深云满屋》,还有《余音吟天籁》《白洋淀之晨》《淀泊风光 今日雄安》《霞飞沧海远 烟入绿树深》等国画的构图视觉运作中,可看出其视域调度广阔,以心胸之大而观群山之小的深远构图法则,恰当地将近景、远景的比例向中景靠拢,使人感到“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千折百挠、亘古不变的风骨。风蚀日化的岩石犹如人生岁月,沧桑磨砺,硬硬铮铮更如一条北方铁汉。而山腰下的小小村落又像是依偎在这条汉子胸怀中柔弱的婴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感觉上的对比吧。但寻思着这种对比却全无传统山水中那种逃遁世外寄情山水的悠闲,全然体会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切。

如果注意一下北宋山水大画家郭熙的《幽谷图》,您可能会发现画面山巅,岩层的连续性中断了,出现了称为“断层”的层面,这种山岩形态在太行山区常见。邢亚洲表现的山水也正是太行山等某些北方山岩的特征。在岩石的结构处理上他贴近实际,是由写生而产生的技巧。背阴处陡峭部分着意点苔、皴染、积墨厚重与山岩的阳面形成两个体面关系,每一块岩石都做了细致入微地刻画,很好地表现出山的体积感、纵深感和质感,真实画出了巍巍太行的厚实与沉雄。再如他的《峡谷泉韵》《追远怀古 落墨舒怀》等,高远的透视再现山川清秋的意境,这些作品或波澜壮阔或奇秀轻灵或深厚凝重,画中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都倾注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他那由心而发的创作风格,粗中有细,细中见奇,而深厚的笔墨功力则充分彰显了他当代山水画派大家的风范。

雙橋清音,138cm✕68cm

在一幅画中,如果选取的视点不一样,其整个构图便不一样,因此艺术感受的效果也就不尽相同。邢亚洲笔下的这些山山水水虽不一定是表现其他的景观,但是所采用的营造空间意识的表现手法却能概括出高远透视的魅力。在这里,岩石、花木、云水的自然构造好像正吻合和体现着他的审美意识的构造。而他的画就等于将这些构造进行了记录、加工、整理和表达。中国山水画的特征夸张地说可称得上人人皆知,在共知的风格体系中求新求变者有之,墨守成规者有之,而邢亚洲的画除了能看出传统功底十分扎实外,处处又显示出师法自然的新悟。他的画是从生活中来,不走形式之路,重写生,恪守写实主义作风的艺术,是“以形写神”的佳作。他的画得山之骨法,整个作品好像是求证“人比山大”的试题,这真像北宋山水画派“笔拙墨妙”的特点,难怪会得到“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的称誉,他的绘画好像展示了这么一层意思,即:山比人大,但人的心胸比山更大,山川壮美,再现山川之美的艺术行为更美。

品读邢亚洲巨幅大作《墨逐太行》,气象正大、结构严谨、法度森严、骨韵兼备、虚实相间、疏密有致,远观宏阔博大,近察细腻幽秀。画面线条通过毛笔在纸上的运动、提按、转折,呈现出一波三折的形式美感和丰富的节奏变化;他以灵活多变的笔墨语言表现出了山泉树石的千姿百态,彰显出笔墨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立的审美价值。画面笔精墨妙,景物生动鲜活,别开生面,独具韵味;他的这件大作的独特之处,除了他的艺术品位,更在于他建立的个性特色鲜明的水墨山水画“图式”。所谓邢亚洲水墨山水画图式,是指他在笔墨与色彩形式里不可思议地使其充满动感,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的艺术生命样式;在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山水画图式体系的衬托下,邢亚洲的图式颇显异样。于此,笔者有理由判定他的山水画是水墨山水,是构建于写实主义基础上的水墨山水;他对传统的理解,体现在他的绘画里固守着宋人山水的崇高和深远的气势,而他的笔墨语言又极具写意精神。说他现代,是因为他的绘画里呈现着全新的审美理念和时代感。邢亚洲对崇高深远的追求,以一种极其写意的自由形态来把握着山水苍莽与朴茂之品格。从这一点来讲,邢亚洲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域画家,尽管他的探索可能并未达到他理想中的高度,但无疑给当代山水画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审美思维,以及给当代山水画家应如何去把握传统提供了新的思维视角。传统格局与笔墨个性犹如河流的干流与支流的关系,两者之间不能断流,邢亚洲的山水构成对这一关系作了很好的注解。中国写意绘画必须坚持书写性和写意性立场,也必须以线为主体构织,即便是引入西学绘画观念或手段的探索和实验,也必须依附或回归于传统格局,如此的笔墨个性才会有中国写意的味道。邢亚洲的山水已经符号化,这种个性和符号化的整体特质表现出他的笔墨是立足于中国画的传统建构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是他重点表达的要素。他善于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活动相结合,并在山水画中融入太行水乡生活的独特风情,使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描绘太行人家的静谧,并以山川河流等元素,展现太行特有的生活气象,使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他的太行山水画,以雄浑苍劲的笔墨、洒脱自然的构图和清新灵动的色彩为主要特征,并充满了太行山的秀美与壮阔,使他的作品在众多山水画家中独树一帜。总而言之,邢亚洲的太行山水画,以其俊秀苍劲的笔墨、洒脱自然的构图、清新灵动的色彩、秀丽隽永的意境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出太行山水的秀美与壮阔,并逐步形成自己山水画的风格和面貌。他的作品中锋、偏锋并用,横扫竖抹,用笔的力度来支撑的架构,这力不是普通的力,是以气发力,给人以豪气纵横的感受。所以说,邢亚洲的画自由驰骋,真力弥藏,达到一种自由放松的创作状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图腾”。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西藏聖水,240cm✕100cm

首先,邢亚洲的山水画构图,以洒脱自然、布局巧妙著称。他善于运用“留白”和“虚实相生”的技巧,将山水景物巧妙地置于画面之中,使画作既有整体的宏大气势,又不失局部的细节刻画。他众多的山水作品中,巧妙地应用远、中、近景的层次变化莫测,以及水面的留白,营造出一种深远幽静的意境;

其次,他的山水画色彩以其明快清丽、层次丰富著称。他善于运用墨色和淡彩的搭配,营造出清新雅致的视觉效果。在用色方面,他强调墨色的变化,以墨色为主,并适当运用淡彩渲染,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作品中,时常运用淡墨渲染出雨后山色的朦胧妙境,并以点缀的淡彩,增添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其三,山水画讲究以山势取景,以水域感人。在山石的表现上,邢亚洲用笔大胆,构图缜密,墨色丰富。在水的表现上,自然、空灵、流畅,美不胜收,而在画面空间上,一种“高远”“大美”的景象溢于画面。可见是画家对艺术的激情体现,质延古意文变今情;

西域勝境,180cm✕67cm

其四,无论从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方面分析,“美感”是第一参考要素。如空间美感、画面美感、意境美感、构图美感等等,都是作为一幅作品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重要参考标准。而邢亚洲的作品并不可能按照这种标准去“生产”作品,因为艺术是心灵的产物,是情感的写照,是内心深处的体会,它不能以机械的方式去表现。邢亚洲的山水画是自然流露的心情写照,那种自然大美的画面会给你很深的感触,从传统中脱颖而出的艺术火花是他自然而从容的本色流露。所以邢亚洲的山水画世界,是个充满情感、价值、性情和美感的艺术世界。出新意笔墨游艺在法度之中,写枯痕韵存妙理在毫放之外。

其五,中国的画匠很多,而画家甚少,那是因为他们缺少对生活的彻悟、对生活的反思、对万物的思考、对自然的憧憬,他们只注重技法和课本。脱离生活的作品枯燥乏味,画面死板、干涩,没有任何灵动的美感,这是当今画坛众多画家的弊病。邢亚洲并未失去绘画的“生活”,反而,作品都是他生活的体现、思想的火花。对大山的情怀,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体验,构成了其作品的主要内容。他没有失去与自然的对话,没有失去与生活的对话,没有失去与传统的对话。他默默耕耘在艺术的沃土中,以他的严肃、认真、真诚、激情,抒发着一种生命的价值。想必这样的画家一定会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的作品,其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雁蕩山,138cm✕68cm

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郑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香港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创作院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工程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客座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作家、评论家、鉴赏家、书画家、教育家,是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地址:河南郑州市新郑南龙湖泰山路1号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中原美术学院

雁蕩山大籠秋,138cm✕68cm

川藏風光,240Cm✕100Cm

等待時机,180Cm✕70Cm

高原情,280Cm✕138Cm

海的呼喚,280Cm✕138Cm

箭扣長城,240Cm✕100Cm

泉韻,180Cm✕70Cm

桃花谷,400Cm✕180Cm

源遠流長,400Cm✕180Cm

雲台勝境,240Cm✕100Cm

雲臺勝境,400Cm✕180Cm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