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亦被世人称为李后主,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蜿蜒曲折,后人对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或许在当时的百姓眼里,他是一个好人,但作为皇帝,他整日不思进取,毫无谋略,更是沉迷佛学,在宫中招募人为僧,每日退朝后更是与皇后换上僧人的衣袍,诵读经书,僧人犯罪更是荒唐,他便让僧人诵经念佛,然后赦免,而南唐之所以灭亡,与他沉迷佛学也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北宋皇帝听说李煜沉迷佛学于是便精选了一位口齿伶俐的少年,南渡见李后主,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煜更是惊为天人,便再也无心治国安邦,整日吃斋念佛,最后宋太宗不费吹灰之力便亡了南唐,李煜更是成为阶下囚。
作为文人来说,李煜无疑是非常有才的,在中国词史上被称之为千古词帝,对后世更是影响极大。
而这首传承千古的《虞美人》,彰示着他的词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却也正是这一首词结束了他那荒诞的一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意思解析为: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又是一年七月七,李煜的四十二岁的生辰,遥想当年,群臣朝贺,雕栏玉砌,歌舞升平的景象,如今却只有孤零零的夫妇两人,也只比阶下囚少了一副脚镣手铐,期间愁苦,不抒不快,于是便有了这曲《虞美人》。
而小周皇后拗不过他,只好轻启朱唇歌唱了起来,玉笛凄凉,歌声凄楚,像极了两人的一生,可也正是这首诗,宋太宗听后勃然大怒,以为他还想着曾经的旧朝,便赐毒酒一杯,结束了他的生命,小周后也殉情而去。
怀念故土,人之常情,可错就错在他是前朝皇帝,怀念故土便是谋反之心,而宋太宗也一直没有借口赐他一死,如今他的一首《虞美人》倒是给了一个借口,在其位,谋其政,人心不可测,帝王心更是深如渊。
世事无常,愁思愁苦,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苦闷中度过,此诗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自己的愁思终于打开了宣泄口,如同那开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我们只能在史书之上看到李煜的影子,用最直白的话来评价,作为皇帝,他真的不称职,作为文人,他的词登峰造极,影响深远。
不过个人还是很喜欢李煜的词的,每一首,都会让人思绪飘飞,回味无穷。
半生苍碌,红尘争渡
欢迎关注醉珺,带你领略最美诗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