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里的故事】新中国三农邮票——二十四节气(春)《3171》

郭金山 2025-03-13 12:50:37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古代汉族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利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定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大节气;之后,通过农业生产实践逐渐充实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按照天文学的惯例,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不仅对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推进了社会进步,而且,也日渐融入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领域,为全世界华人所认同。

西汉年间,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这部书在前人认知的基础上,最早系统地提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完整的概念,并且做出了准确的描述。2006年5月,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4月,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2015年2月4日,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邮政发行了2015-4【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一套6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015—4【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

6—1【立春】画面表现的是立春的农历节日春节放鞭炮的民俗以及咬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春季开始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为立春。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咬春又叫“食春菜”,流行于北京和河北等地。每逢立春日,当地无论贵贱,家家咬食生萝卜,取迎新之意。

2015—4(6—1)【立春】特种邮票↓

6—2【雨水】画面表现的是雨水节气中鱼肥而出、鸿雁北飞,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是雨水节气。

2015—4(6—2)【雨水】特种邮票↓

6—3【惊蛰】画面表现的是惊蛰前后草木发芽,渐浓的绿色透着勃勃生机,万物复苏以及春耕的景象。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为惊蛰。惊蛰是春耕的开始。

2015—4(6—3)【惊蛰】特种邮票↓

6—4【春分】画面表现春分时节气候温和,岸柳青青的景色。每年3月21日前后为春分。春分时节,各地气温逐渐回升,进入春季。

2015—4(6—4)【春分】特种邮票↓

6—5【清明】画面表现的是暮春三月,清明时节,天清气朗,一家老小在野外放风筝的场景。每年4月5日前后是清明节气。清明既是节气,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放风筝是清明节活动之一,春天里春风由下向上吹,适于放风筝。人们把风筝放上蓝天,自己的疾病、晦气都让风筝带走了,留给自己的都是好运气。

2015—4(6—5)【清明】特种邮票↓

6—6【谷雨】画面表现从谷雨这一天,桑树长出了翠绿的新叶,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场景。每年4月20日或21日为谷雨。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2015—4(6—6)【谷雨】特种邮票↓

本套邮票采用中国扇面画的排列方式,采用国画小品的形式,笔法轻盈、自由抒情,构图巧妙严谨,笔墨酣畅利落,人物造型憨态可掬,画面典雅中不失灵动,将艺术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邮票以物候、民俗、农事等为对象,表现出季节轮转中各个节气的变化,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传承下来的智慧、文化与思想,兼具了科学性和趣味性。整套邮票笔简意赅,秀逸清新,淡雅中见沉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邮票印制根据画面效果,采用高精度的影写版,结合特殊材料,效果精美。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

该套邮票采用国画小品的形式,笔法轻盈、自由抒情,构图别致,简洁明快,将艺术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邮票以物候、民俗、农事等为对象,表现出季节轮转中各个节气的变化,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传承下来的智慧、文化与思想,兼具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