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这样运动,你的心脏就废了!医生:这3种运动,是在给心脏上刑

徐小康评养护 2025-01-22 00:06:28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没有问题,但如果运动方式出了差错,可能真的会把心脏“折腾”坏了,作为医生,我必须告诉你,这不是危言耸听。

运动确实能强健心脏,但如果运动过度或者选择了不适合的方式,就会对心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而这样的情况,比你想象的要常见得多。

如果心脏的负担突然加重,比如因为某些不当的运动方式,它的肌肉就会超负荷工作,进而导致心脏结构上的改变,比如心室壁增厚、心房扩大,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而这些问题,往往是逐渐累积的,直到心脏“受不了”才会表现出来,有些人年轻时运动强度过大,后来发展成了心脏病;有些人在运动中突然晕倒,送来时已经是急性心脏骤停。

你或许会想,运动能有多大危害?大部分人可能都觉得“多动动总比不动好”,但事实证明,错误的运动方式不但不能保护心脏,反而会让心脏“提前报废”。

静止后突然剧烈运动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久坐之后,突然开始跑步、跳绳或者做其他高强度运动,他们觉得这样既能快速“唤醒”身体,又能节省时间,但我必须告诉你,这种行为对心脏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静止时,心脏的泵血需求很低,血液循环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突然剧烈运动会让心脏在短时间内需要供给更多的血液和氧气,导致心肌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加。

我曾接诊过一位办公室职员,他每天都坐在电脑前长达8小时,下班后为了“弥补”久坐的危害,他会在家里跑步机上快速跑30分钟。

他以为这样能保持健康,但某一天跑步时突然胸口剧烈疼痛,倒在了跑步机上,送来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后来分析原因,他的心脏在长期静止和突然剧烈运动的切换中,逐渐出现了功能紊乱,这种情况虽然看似极端,但实际上并不少见。

医学研究表明,突然剧烈运动时,心脏会因为无法及时适应快速变化的血液需求,而出现短暂的供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看似短暂,却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逐步累积,最终引发大问题。

所以,运动前的热身不是可有可无的步骤,而是保护心脏的重要一环,即使你时间再紧,也不要跳过热身环节。

长时间俯身运动

俯身运动,比如弯腰提重物、深蹲负重或者长时间保持类似动作,很多人以为只是在锻炼腰背和下肢力量,却不知道这些动作会对心脏带来极大的压力。

心脏在俯身状态下,需要克服血液回流受阻的问题,同时对脑部和四肢供血,而俯身时间越长,心脏的工作负荷越大,这种负荷并不是对心脏的锻炼,而是一种“压榨”。

我曾治疗过一名健身教练,他每天都在健身房里练习深蹲和硬拉,自以为锻炼得很专业,但后来出现了胸闷、头晕等症状。

检查发现,他的左心室出现了轻度增厚,提示长期的高负荷已经开始影响心脏结构,他说,自己每天都保持俯身状态举重,后来才意识到这种姿势对心脏的血液泵送有多大的负担。

从医学角度看,俯身状态会让胸腔内压增大,同时压迫下腔静脉,阻碍血液从下肢回流到心脏,这会使心脏不得不加倍努力来维持血液循环。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心脏肌肉会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变得肥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所以,在选择运动方式时,要避免长时间保持俯身姿势,尤其是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

频繁的间歇性极限训练

间歇性极限训练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种健身方式,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和短暂休息交替进行,号称能快速提升体能和代谢水平,但这种方式对心脏的负担非常大。

心脏在高强度运动中会快速跳动,消耗大量氧气,而短暂的休息并不足以让心脏完全恢复,反复的“极限—休息—极限”循环,会让心脏处于“拉锯战”中,长时间下来可能导致心脏出现早期病变。

我接触过一名热爱间歇训练的年轻女性,她每天早晨都会进行高强度的跳跃训练,间歇时间只有15秒,持续20分钟。

半年后,她开始感到运动后心悸和乏力,检查发现她的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部分区域的心肌已经表现出纤维化迹象。

这种纤维化意味着心脏的某些部分已经丧失了正常的收缩功能,导致她的运动耐力大幅下降。

在运动医学中,间歇性极限训练被认为是高风险项目,尤其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心脏可能因为这种频繁的负荷变化而受损。

在运动时,如果忽视科学性和自身的身体状况,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让心脏“提前报废”。

静止后突然剧烈运动、长时间俯身运动、频繁的间歇性极限训练,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警惕的行为。

每次运动之前,想想自己的心脏是否能够适应这次的负荷,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毕竟,保护心脏不是单靠一个运动项目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全方位的呵护和科学的规划。

运动的目的不是“惩罚”身体,而是让心脏和全身更加健康高效地运转,希望你记住这几点,别再因为错误的运动方式让自己的健康蒙上阴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心脏健康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任荣婷.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作用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