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蜜月期那会儿,咱们想买西方武器,结果啥也没整成,挺尴尬的。花钱的劲儿上来了,可是理智又把它按下去了,真是又想又怕的。国际形势变来变去,搞得人晕头转向的。
那时候中国想买法国的幻影2000战机,可是一看价格就傻眼了,太贵了根本买不起。咱们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没多久,口袋里还没几个钱呢。幻影2000确实是好东西,性能先进,但是对咱们来说就像是看得见吃不着的糖果,只能干瞪眼。后来想想也是,就算买回来了,维护保养啥的也是个大问题,说不定最后变成了摆设。不过这事儿也让咱们意识到了自己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激发了自主研发的决心。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当时法国人可能也没想到,几十年后中国自己就能造出不输给幻影2000的战机。这么一想,当初没买成反而是件好事,逼着咱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当时真买了幻影2000,说不定能少走不少弯路,节省不少时间和资源。但历史没有如果,现在说这些也没啥意义了。
其实不光是幻影2000,当时中国还看上了美国的F-14和F-16战机。F-14是重型舰载机,正好符合咱们的需求。毕竟国土面积这么大,还得考虑到岛链外作战,航程自然是越远越好。可惜F-14太复杂了,咱们那会儿的技术水平还玩不转。尤其是那个可变后掠翼,看着是挺酷,但是维护起来简直就是噩梦。
至于F-16吧,倒是差点就买成了。F-16便宜,用途广,而且生产量大,性能有保障。可是美国人不实在啊,想卖给咱们阉割版的。把原装的F100发动机换成老掉牙的J79,这不是糊弄人吗J79发动机都快赶上咱爷爷的年纪了,哪能跟F100比。美国人这么做,估计是怕把好东西卖给咱们,以后反过来咬自己。不过也能理解,毕竟是军事装备,谁也不想自己的先进技术落到潜在对手手里。
最后没办法,只能买了苏联的苏-27。说实话,当时买苏-27也是无奈之举。苏联眼看就要解体了,急需外汇,所以才肯卖给咱们。不过苏-27确实是好飞机,虽然不如F-14和F-16先进,但是胜在实用可靠。而且价格也比西方战机便宜不少,算是性价比不错的选择。现在回过头来看,买苏-27其实是个不错的决定,为后来的歼-11打下了基础。
说完了天上的,再说说海上的。那会儿中国海军的区域防空能力很弱,就想买英国的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谢菲尔德级装备了海标统,能提供一定的区域防空能力。如果能买到的话,咱们海军的实力能提升不少。可惜最后还是没买成,主要还是因为太贵了。那时候咱们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买不起这么高档的玩意儿。
而且还有个原因,就是1982年的马岛海战。阿根廷人一下子就击沉了英国两艘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这让咱们对它的防空能力产生了怀疑。花那么多钱买回来,结果一打就沉,那不是亏大了吗不过话说回来,马岛海战的情况比较特殊,未必能完全反映谢菲尔德级的真实水平。但是当时咱们也没那么多钱去赌,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
后来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启了大甩卖模式,咱们才买到了现代级驱逐舰。现代级上统,让咱们海军终于有了像样的区域防空能力。虽然比原计划晚了十年左右,但总算是迈出了这一步。现在想想,如果当初真买了谢菲尔德级,可能会影响后来现代级的引进,说不定会影响到咱们海军的发展路线。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个看似遗憾的决定,可能反而带来了更好的结果。
陆地上的装备也不能落下。当时中国看上了德国的豹2坦克,这可是德国工艺的代表作。咱们的坦克发展有点特殊,直接从一代跳到了三代,中间的二代坦克没怎么用。所以特别想从国外引进三代坦克的技术,好发展自己的三代坦克。可惜德国人不愿意卖技术,最多就是卖成品。但是坦克这玩意儿要装备起来数量很大,总不能买几千辆进口的吧,那也太贵了。
最后没办法,只能自己琢磨。以豹2、以色列的梅卡瓦还有苏联的T-72为参考,研制出了96式和99式坦克。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明明是想买别人的,结果逼着自己搞出来了。现在咱们的主战坦克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反倒是不怎么看得上西方坦克了。这么一想,当初没买成反而是件好事,激发了自主创新的劲头。
回过头来看,西方国家对咱们的技术封锁其实一直没停过。即使是在所谓的蜜月期,他们也不愿意把真正的核心技术卖给咱们。美国人卖阉割版的F-16,德国人不肯出售豹2的技术,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一样的。他们可能愿意卖咱们武器赚钱,但绝不愿意看到咱们真正掌握先进技术。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现在,只是形式变了变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技术封锁某种程度上反而促进了咱们的自主创新。如果当初真的买到了这些先进武器,可能会形成依赖,反而不利于自主研发。现在咱们的军工技术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就是被逼出来的。这么想想,还真得感谢西方国家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技术封锁是好事,只是咱们在逆境中找到了出路。
说到底,军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整个国家实力的提升。现在咱们提出了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就是要把军工和民用产业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军工技术的水平,还能带动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比如说,战机上用的复合材料技术,用在民用飞机上也是一样的。坦克发动机的技术,用在大功率柴油机上也能派上用场。
再说远一点,现在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技术。这些技术在军事领域有广泛应用,同时在民用领域也是热点。如果能把军用和民用结合起来,相互促进,那发展速度肯定会更快。所以说,虽然当年没买成那些武器装备,但是现在咱们走的这条路,可能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最后说句题外话,看着这些年咱们军工技术的进步,还真有点感慨。从当年想买不敢买、想买买不起,到现在自己能造、而且造得还不错,这中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虽然过程挺艰难的,但是结果还是不错的。希望以后咱们的军工技术能继续进步,不仅能保家卫国,还能带动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提升。毕竟科技强则国强,这个道理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