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市发展改革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两会精神,切实履行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努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接重大战略 全面提升城市能级
近年来,我市锚定“六地”发展定位,夯基筑台、蓄势赋能,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下一步,将融入全国“大棋局”,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当好全省“强龙头”,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壮大,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畅通开放“大网络”,主动融入晋鲁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积极创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实质性启动太原临空经济区建设,支持太原航空增设客运航线、开通货运航线。谋定规划“路线图”,强化中长期规划战略导向和发展引领作用,做精做细“十四五”评估收尾,谋深谋实“十五五”战略思路,科学提出发展目标,谋实重大战略任务,引领太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质动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市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2024年全市省级重点产业链企业数量、产出均居全省第一;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质效显著增强;率先建设“晋创谷·太原”先行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下一步,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转动能、搭平台、优生态,聚焦6条优势赛道精准发力:新材料方面,围绕高端金属材料等领域攻关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条;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瞄准“三特”产业链,不断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成套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深入推进数实融合,聚焦新一代半导体等领域,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低空经济方面,围绕“六个一”工作体系,编制出台发展规划,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园、清徐通航产业园等建设;新能源方面,着力构建风、光、水、储等多元发展的新能源格局;文旅经济方面,提升晋祠天龙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打造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同时,提质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建设具有三晋特色的区域消费中心、国内有影响力的区域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
抓实项目建设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2024年,专人专班推进项目建设,市级领导包联项目、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00%,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去年11月,我市成立市统筹谋划重大项目工作组,构建了“2+1+5”领导体系、“1+9”统筹谋划协调体系、“N+10+5”项目谋划支撑体系。
工作组确定了全市2025年储备项目“总盘子”,共谋划项目1793个,总投资13679亿元。其中谋定“三张项目清单”共439个项目,总投资4997.5亿元,包括省级重点工程项目111个,总投资2283.79亿元。
树牢“年年都是项目建设年”理念,持续跟进晶科、惠科、凯赛、轨道交通二期等一批标志性、牵引性的重大项目,联动抓好项目调度、资源统筹、流程优化等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和资金争取成功率,跑出项目建设“太原速度”,为太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强支撑。
扛牢重大使命 深化各领域改革试点
用好国家试点“金字招牌”。近年来,我市争取到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等一系列国家试点。下一步,将一体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和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服务保障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持续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推进全省最大的社会康养中心建成投用,全面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
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磁场”。将高质量谋划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扎根太原、深耕太原。用好中小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促进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截至3月初已有1.7万户企业获得贷款。(陈嘉欣)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