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是由金霉素催化脱卤生物合成的抗生素,毒性低,早在1948年即开始用于临床。
1950年,国外有报道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牙着色;其后又陆续报道四环素沉积于牙、骨骼以至指甲等,而且还能引起釉质发育不全。在这方面,国内直至70年代中期方引起注意。
70后和80后是四环素牙的重灾区,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很多人对四环素牙不太了解,四环素牙有哪些症状?对口腔健康有什么影响?有哪些改善的方法?

为什么会有四环素牙?
病因病理: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服用四环素族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支甲金霉素,还有强力霉素等,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呈黄棕色或深灰色。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表现:
在轻度病变阶段,牙齿主要表现为白垩色不透明区域广泛分布,至少覆盖患牙牙面的 50%以上。原本莹润的光泽不复存在,牙齿仿佛被蒙上了一层黯淡的薄纱。牙体组织相较于正常状态显得相对肥厚,质地略显松软。仔细观察尖牙、双尖牙以及磨牙的磨耗区域,还能发现表层釉质已遭受磨损,如同历经岁月侵蚀的旧物,表面的保护层渐渐剥落,露出内里略显粗糙的质地。
中度表现:
当病情进展至中度时,牙体缺损情况变得较为明显。从外观上看,唇颊面会出现微小的窝状缺损,如同牙齿表面被轻轻凿出一个个细小的凹坑,破坏了牙齿原本平滑的轮廓。与此同时,部分牙齿的颜色也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棕色的色泽,仿佛被岁月染上了淡淡的暗影,与周围健康牙齿的洁白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格外突兀。
重度表现:
一旦病情恶化至重度,牙釉质发育不全的问题将极为严重。牙体组织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仿佛被一场无形的风暴席卷而过,满目疮痍。牙面广泛且深入地着色,颜色深邃,从棕色逐渐加深,甚至接近黑色,如同被墨汁浸染,失去了牙齿原本应有的洁白纯净。牙齿整体呈现出侵蚀样的外观,仿佛被强酸腐蚀过一般,形态扭曲,表面粗糙不平,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形态与功能,给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美观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临床表现:
1.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则呈现明亮的黄色荧光,以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深灰色。这种转变是缓慢的,并能为阳光促进,所以切牙的唇面最先变色。
2.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着色又比恒牙明显,因为乳牙的釉质较薄、较透明,不易遮盖牙本质中四环素结合物的颜色。
3.牙着色程度与四环素的种类、剂量和给药次数有关。一般认为,缩水四环素、去甲金霉素、盐酸四环素引起的着色比土霉素、金霉素明显。在恒牙,四环素的疗程数与着色程度呈正比关系,但是一个短期内的大剂量服用比长期给服相等的总剂量作用更大。
4.四环素引起牙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都只在牙齿发育期给药才能显现出来。一般说来,在6~7岁后再给药,则不致引起令人注目的牙变色。
如何治疗四环素牙?
脱色治疗:
1)外脱色法:清洁牙面,用凡士林涂龈缘:将浸过30%过氧化氢液的吸药纸片贴敷于前牙唇面;治疗时间一般为每周一次,每次30~45分钟,根据治疗效果持续2~6次。目前采用的过氧化氢辅助冷光源照射治疗方法,每次时间为8~12分钟,一般2次即可。
2)内脱色法:即为脱色目的而行的牙髓摘除术,去除牙髓腔内所有的内容物至根管口下2~3mm,脱色时在髓室中封入高浓 度过氧化氢液或者糊剂。每3天换药1次,共4~6次,当色泽满意时,用复合树脂充填窝洞。
复合树脂修复:
目的是修复变色或缺损牙体组织表面。打磨患者的前牙表面,随后用复合树脂或全瓷贴面覆盖,可以有效改善牙齿美观度,但对医生要求高,不然容易产生异物感。缺点是后期容易出现脱落,牙染色现象。
瓷贴面修复:
属于微创修复的范畴,磨牙较少,硬度高,不假白,弥补了树脂贴面的存在的缺点,近年来广受年轻人和明星往后的爱戴。可以有效解决:氟牙症,牙龈萎缩,牙缝大 ,断裂牙,牙齿变色,四环素牙等。
全瓷冠或烤瓷冠
注:详细请咨询专业牙医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