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车转呀转,这里的风景真好看。”
这首歌响起的时候,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忍不住要喊“鞠萍姐姐”。

给千千万万人带来快乐的她,曾经有着一段痛彻心扉的婚姻。
如今看来,还好她24年前选择与蒋启星离婚,并且从两人一目了然的差距上,再一次证明离婚对她来说才是正确的选择。

只不过令人好奇的是,文艺气息那么浓烈的鞠萍,当时为何会看上了铜臭商人蒋启星呢?
她的第一段婚姻,还得从她的专业以及“鞋子”说起。

1966年出生的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
自小除了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之外,哥哥也十分宠爱她。

她性格聪明伶俐爱唱爱跳,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的文艺骨干。
在那个年代,国内连电视机都属于稀罕物种,却并不影响她学习表演。
作为北京小孩,她有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到歌舞团、话剧团等艺术殿堂观看和学习表演。

她小时候受《红色娘子军》歌舞表演的影响颇深,一直梦寐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演员或舞蹈演员。
可惜的是,她自小身材圆润且不够高挑,想成为芭蕾演员的梦想落了空。
好在,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也开启了另一扇窗。

她考不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却考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广播合唱团,与杭天琪、蔡国庆成为同期学员。
除了有一副好嗓子之外,她还弹得一手好琴。
当时她家经济实力虽然还可以,却也还没到了可以轻松为她购买钢琴的程度。

虽然没有钢琴,却影响不了她弹钢琴的热情,反而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把钢琴学好。
没有钱可以报钢琴兴趣班,她便每天放学后留在琴房看老师弹琴,回到家里就开始练习。
没有钢琴可以练习,她自己用纸板画了一个,然后便幻想着钢琴的声音,弹得有滋有味。

渐渐地,老师被她认真学习的态度所打动,便会在她观看弹琴的时候特意跟她讲一讲乐理,也会让她上手弹一弹。
由于那时钢琴是属于学校的贵重物品,除了有学校批准的音乐老师可以弹,其他时候都是被保护得严严实实。

因此,老师虽然有心想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练练琴,但却又不敢自作主张,万一损坏是真的赔不起。
后来,在哥哥的努力说服下,父母用积蓄帮她买了台小钢琴。
在有了钢琴之后,她更加爱不释手,只要有时间就会努力练习。

1981年,当初中即将毕业之时,她没有像哥哥或者其他同学一样考入高中,而是考入了北京幼儿师范学校。
父母和哥哥虽然知道她从小就“人小鬼大”,却依然不理解她的行为。
她却表示,自己不仅要站在七尺讲台上,还要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快乐。

然而,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83年,她随着合唱团一起到央视录节目。
没想到的是,在她录完节目之后,央视主持人陈铎找到她并建议她到央视发展。

陈铎之所以会看好她,不仅仅是因为她长相可爱且声音甜美,而是她身上的那股灵动和亲和力。
而且在那个时候,央视正在筹备少儿栏目,正愁没有少儿专业的专职主持人。
双重原因之下,才会让主持人陈铎忍不住想为央视招贤纳士。

果然不出陈铎所料,央视幼儿栏目的编导在看到鞠萍的气质时,也十分意外。
她听了陈铎的建议,到央视去试镜。
试镜那天她没有化妆也没有华丽的衣着,一身朴素得体的衣服衬托出十几岁该有的天真可爱,她唱起儿歌时婉转动听童趣十足,解答儿童相关的问题时也耐心十足。

凭借着优秀的个人能力,以及与节目性质高度符合的气质,她一举面试成功,成为央视少儿节目的主持人。
1985年开始,她成为央视少儿节目《七巧板》的主持人。

她主持的时候,嗓音甜美语气温和,唱歌跳舞弹琴样样在行,在小朋友们有疑问的时候,她会运用自己的知识解答,当她无法解答的时候,她也会亲切地表示跟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寻找答案。

无论是她耐心地解答,还是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找答案的过程,都让小朋友们深深的爱上了她,并且节目一开始就雀跃地喊着“鞠萍姐姐”。
她温和的性格和主持风格,感染着现场以及坐在电视机前的每一位小朋友。
在她的主持之下,那些年《七巧板》的平均收视率超过了10%,最高的收视率达到了36%。

在那时候,有太多太多的小朋友守在电视机前就等着看鞠萍姐姐;也有太多太多的家长,因为小朋友的喜欢和亲切的称呼,也十分喜欢她。
后来又主持了《大风车》,这档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节目。
1988年,年仅22岁的她,获得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冠军。

1989年,年仅23岁的她,在央视的舞台上有了她的身影。
在她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之时,她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一段感情。
1991年,她因为参加的节目越来越多,就需要准备很多符合个人形象和舞台形象的鞋子。
某一次,她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一家店里再三挑选,却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鞋子。

她不仅没有选到合适的鞋子,还因此被老板冠上“太挑剔”的帽子,当老板上前想批评她的时候,才发现她是央视红红火火的主持人。
老板把原本想批评她的话吞回去,并继续看着她继续挑选到最后有些丧气地离开。
令她没想到的是,过了好几天之后,她竟然收到了一大袋鞋子。

而且,袋子里面的鞋子不仅就是她所想要的风格,就连码数也刚好合适。
一开始她并不理解那双鞋子到底从何而来,经过一番思考和排查之后,她觉得应该是前些日子她选鞋子的那个店家寄给她。

她下班之后到鞋店去询问,老板说确实是按照前些日子她在店里所提的那些要求和码数去工厂定做的,并表示那些鞋子是要免费送给那个为无数儿童带来快乐的她。
就算那时候她名气正盛,但也确实是无功不受禄,于是便提议请老板蒋启星吃饭作为答谢。
蒋启星也毫不扭捏,大大方方地答应了。

本来以为“送鞋子”和“请吃饭”的事情就这样翻了篇,却没想到还有后续。
过了大半个月之后,蒋启星又将20双风格各异的鞋子送到了她的工作单位。
她再次收到鞋子之后,内心开始犯难。
鞋子确实都是她喜欢且适合节目的款式,可对方却不肯收钱,总不能一直占别人的便宜。

同事们直接点破,对方是想追求她,鞋子是对她的讨好和礼物。
但是追求她的人不乏青年才俊,蒋启星是一个毫无文艺气息的小商人。
不是说文艺从业者看不起商人,而是怕隔行如隔山,没有共同话题。
可偏偏造化弄人,在娱乐圈因戏生情的人不少,因“鞋子”生情的却独一份!

一个是名头响亮的央视主持人,一个是街头上随手一抓就一大把的鞋店老板,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却在一来二去地送鞋子和请吃饭中,确定了恋爱关系。
一开始,不少好朋友对她直言不讳,觉得她与蒋启星是真的不合适。
但那时已经对蒋启星已经感情十分浓厚,别人的不看好并不影响她们的恋爱进度。

1992年,她嫁给了蒋启星。
1993年,儿子出生了,取名蒋翼遥。

但她没想到的是,随着儿子的出生,丈夫对她的感情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丈夫不愿意帮忙照顾儿子,有时候儿子哭到岔气了他都不理会,她只能坚持自己一边带孩子和工作,就连一向乐观的她,也在无数个深夜面对没有完成的工作和啼哭不止的儿子而痛哭不已。

她原本也想着先向台里告假一段时间,先好好照顾孩子和自己,怎奈何丈夫对于鞋店的经营也逐渐变得没有耐心,家庭的开支全靠她一个人的工资在支撑。
唯一庆幸的是,同事和父母对她颇为照顾。

由于她才19岁便进入央视工作,台里许多上司都是看着她成长的人,同事也是合作多年的搭档,知道她家孩子小会占用她的时间,便许多时候都会在工作时间上给予她方便。
儿子出生后,妈妈不忍心见她过得那么心力交瘁,便会抽时间帮她照顾孩子。
好不容易熬到了孩子稍微大一些以为可以松口气,却发现丈夫对她态度愈发恶劣。

他不认真工作就算了,在家里更是到了连将油瓶倒了都不扶的程度;自己不动手却还对她指指点点,看着她在擦地,一会儿说这儿擦不干净,一会儿说那儿擦不干净,同时还对他冷嘲热讽。

冷嘲热讽的不仅仅是在家务上,还经常因为她事业优秀和名气响亮而不断挖苦,十分介意别人对他是“鞠萍老公”这个称呼,让他一个大男人很没面子。

熬过多年,她算是看清楚了他的真面目,不是因为孩子太小和家务繁重才让夫妻感情产生矛盾,而是在她眼前的那个人在性格上有缺陷,他见不得妻子比他优秀,也见不得妻子名气比他大,甚至因为嫉妒而变得十分丑陋和无数次伤害她。

那时,她深刻地意识到,生活在那样糟糕的家庭氛围,对自己和儿子的身心都不健康,于是她决定离开。
1999年,她选择离婚,为了获得儿子的抚养权,她更是选择净身出户。

离婚之后,父母知道女儿一个人要把孩子拉扯大不容易,便主动帮忙照顾小外甥,让女儿安心工作。
再加上她的哥哥疼爱她,嫂子也理解她,在全家人的支持和关爱之下,她逐渐走出了婚姻所造成的伤害。

多年之后在接受采访,她在描述自己的第一段婚姻时,说自己从小到大几乎没哭过,就业之后更是拥有了亿亿万万次笑容,却换来了一次日夜痛哭的婚姻。
幸好的是,在走过那段感情的磨难之后,她迎来了一段幸福的婚姻。
2009年,在朋友们的介绍之下,认识了杨硕。

可由于杨硕与前夫一样是一名商人,有了前车之鉴,她比较抗拒再一次与商人谈恋爱。
而杨硕为了打开她的芳心,先从她的儿子蒋翼遥入手。
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聊天和相处,确实更加容易体现真实的一面,在与杨硕接触一段时间之后,正在念高中的蒋翼遥完全就成为了杨硕的“小迷弟”,并且还帮着他一起追自己的妈妈。

2010年,鞠萍和杨硕领证结婚,过程十分低调。
婚后二人除了在各自的工作上继续努力之外,也把精力放在培养儿子身上,蒋翼遥考上大学时听从了继父的建议学习了金融专业,大学毕业之后又在继父的打点之下到美国留学。

如今,离婚24年之后,她依然是舞台上的“鞠萍姐姐”,甚至被九零后誉为“永远的鞠萍姐姐”;而蒋启星,早已淹没在人海,谁也不知道他是路上甲乙丙丁中的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