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书中都有这些规律,掌握好了,创作书法作品就不难

滨滨谈文化 2025-03-26 03:42:16

草书是最能代表书法水平的一种书体,但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上的草书名帖时,往往都是单字去练习,这个没错,而在创作作品时,大多数人却忘记了像王羲之等那些名家在创作行草书作品时的一些规律特征,他们认为,只要草法没错,就可以把古人的字形搬过来就是成功!这种说法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是完全错误的观点。因此,我们只要把古人的东西学过来,也要从中找到正确的规律,这才叫创作。

上面这幅兰亭奖上的获奖作品,就是一幅书法创作的示范作品,只要我们从中发现并运用这个创作规律,便能创作出一幅高质量的行草书作品来。那么,这幅作品中有哪些规律?下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对草书作品中的创作规律进行一些分析,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的方法。

规律一:节奏规律。说起节奏,人们一下子便会联想到音乐中的节奏,是的,书法被称为无声的音乐。那么,书法中的这个节奏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其实,要说起书法中的节奏,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非某一个方面就可以把书法中的节奏感完全表述出来,但是,只要我们对照以前古人写字时的特点,就可以知道,节奏除了墨色、粗细、大小等方法以外,也有静与动的节奏,例如王羲之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大都使用了这个规律。

上面这幅获奖作品中,第一个“颜”字,写得很正、很实,达到了静的要求,每个用笔、用墨都很实,让这个字一下子就静下来,就好像一段音乐一样,刚开始是平调,并不会一下子就到了高音状态,这时我们便把它叫作静态,或者是草书中的行走状态,速度不慢,也不快,而有了这个静以后,后面的字便开始加速起来,这样一来,行与跑,速度逐渐上升,到了一定时候,因为节奏需要,又要开始降速,如此反复,行草书作品便有了自己的特征了。

规律二:线条粗细对比。所谓粗细,就是指线条给点画带来的粗细感受。人们在创作草书作品时,往往都是在一个个对比中完成起来的,许多人在创作行草书作品时,有时候顾前不顾后,顾左不顾右,这样一来,作品就很难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完成。而这幅草书作品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示范作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使用了很多粗细线,让作品的对比更加明显,既交待了矛盾关系,也给章法表现留下了耐看之处。

规律三:字形大小对比。字形大小也是行草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规律。作品中在字形大小的对比中非常之多,有的字写得很小,也有些字写得很大,大的字形几乎要超过小字形的两到三倍,这不仅仅是字形的对比,更是表现节奏与章法的需要,如果我们会熟练地使用这个方法,至少说明你的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规律四:轻重与虚实的对比。一幅好的行草书作品,都是在轻重与虚实的交替表现中所完成起来的。这幅作品中,便使用了轻重、虚实的关系,让书法在矛盾关系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作品中的字,时而重,时而轻,时而密,时而疏,时而墨色浓,时而淡,时而干,时而枯,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在行草书方面的高深功力。

当然,作品中还有很多规律可循,例如墨色的变化,笔势、字势的变化,以及用笔上的方圆与提按等,都是表现书法艺术性的重要方法,只要我们把古人的字帖吃准,吃透,便会给今后自己的创作带来很大的益处。大家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2 阅读:233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