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啊,鼻炎反复发作,都是因为体内有湿寒之气。湿寒把阳气给裹住了,让鼻炎一直好不了。
有很多孩子服用药物之后,喷嚏、鼻涕没有了,过一段时间又会发作。因为寒气依然在体内,阳气再萌动,症状又会出现。明白了原因,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寒气赶走,这才是解决把鼻炎问题的关键!
怎么解决?
还是那句话,平时养护不好,等孩子症状发作了才解决它,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好的。
在中医上,脾是生痰之源,阻断痰的生成,要看脾胃了。
中焦脾胃养护还是以食疗为主,分享一个炒米汤,家长学一学,祛湿醒脾。

小米、黄豆、葱、姜、蒜、青菜、面条、豆腐
1.小米黄豆干炒到微黄发香,食材清洗干净备用;
2.葱、姜、蒜,爆香,加清水放入炒过的小米、黄豆,水开后小火煮15分钟,最后放入面条煮熟,放入青菜、豆腐,就可以了。(自行调味,最好只放食盐)
孩子体质虚寒的可以把黄豆换成黑豆, 帮身体吸附湿气 ;并且葱姜蒜不要去掉, 生姜暖身祛寒,葱白和香菜辅助解表散寒。
平时孩子上火、口腔溃疡、咽喉发炎的时候就不要吃。
食疗效果在于辅助养护,生病严重了,不能依靠它来治病,要进行辨证治疗。
结合一个鼻炎孩子的案例给家长说一说:
孩子9岁,情况如下:
鼻塞:鼻涕清稀,量多,鼻塞声重,常伴有嗅觉减退。
流涕:多为清涕,时流清涕不止。
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思想不能集中。
全身:面色苍白,四肢不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平时鼻塞导致呼吸不畅,睡觉张嘴呼吸、打呼噜,长期鼻塞、头痛,孩子情绪低落,易怒,特别容易外感,免疫力低。

辨证为:脾虚、阳气不足;治疗:温阳散寒、健脾补气。
开方: 温阳健脾通窍汤加减
温阳散寒:干姜、细辛等药物温中散寒,恢复阳气。
健脾补气: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物健脾补气,增强脾胃功能。
通窍疏风:辛夷等药物通鼻窍,缓解鼻塞症状。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孩子的鼻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也有所缓解。继续坚持,面色逐渐红润, 鼻塞、流涕等症状消失了。
前一段时间医助回访,家长说隔三差五给孩子做炒米汤,孩子很喜欢,还能养脾胃,现在体质强多了,鼻炎也没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