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议员入境香港被拒,英国外长无法接受,反而要求中方作出解释

王鹏说各国关系 2025-04-16 04:22:36

近日,英国反华议员霍布豪斯试图入境香港遭到拒绝,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公开表示无法接受,还反过来要求中方作出解释。那么,为何霍布豪斯会被拒绝入境?此事背后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4月10日,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韦拉·霍布豪斯与其丈夫飞抵香港国际机场,计划探望自2019年起定居香港的儿子和刚出生的孙子,然而,霍布豪斯在入境过程中,被香港特区政府拒绝入境。

按照霍布豪斯自己的说法,她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首位在抵港时被拒入境的英国议员”,并在社交媒体上称,这一决定“残酷且令人沮丧”,指责香港当局未提供任何理由。资料显示,之后她的丈夫被允许入境,而她本人被扣留约5小时后遭遣返英国。

英国自由民主党党魁戴维认为,霍布豪斯因其议员身份与政治立场被针对,称此举是“中方对英国民主的威吓”,并呼吁英国政府传召中国驻英大使说明情况。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则表示,“将紧急与香港及北京交涉,要求作出解释”,他还补充称,“无法接受议员因表达观点被拒入境。”

然而,这些只是英方的一面之词。事实上,霍布豪斯并非普通访客——她是“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的核心成员,该组织长期以所谓“人权监督”为名,对中国内政进行不实指控。霍布豪斯本人曾多次公开攻击中国政府在新疆、香港的政策,并呼吁英国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此类行为已多次引发中方警告。

中国外交部此前明确表示,是否允许外国人入境,是主权国家的合法权利,香港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有责任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在此次事件中,中方立场明确且坚定,外交部驻港公署曾多次强调,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外国无权干涉。《中英联合声明》的核心,是确保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相关条款已于1997年全部履行完毕,当前香港的法律依据是宪法与基本法,英方既无主权,亦无监督权。

从现实来说,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特区法治环境显著改善,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居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相较之下,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从未赋予港人民主权利,如今却以所谓“人权卫士”自居,其双重标准暴露无遗。

至于英国政府对霍布豪斯事件的反应,则更是“政治化操作”。拉米声称“议员仅因表达观点被拒入境不可接受”,并称此举损害香港国际声誉。然而,英国自身在国家安全立法上同样严格。2023年,英国通过新《国家安全法》,扩大警方搜查权,对激进示威者可判处一年监禁及无上限罚款。

此前,英国还以“国家安全”为由,考虑限制中国官员入境,甚至要求中方不得对等反制,此类做法显示,英方在对待他国主权问题时,惯于采用“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英关系近期才刚呈现回暖迹象。4月初,英国军方高层时隔十年首次访华,两国在经贸、气候等领域合作意愿增强,然而,霍布豪斯事件可能成为新的摩擦点。有分析指出,英国政府若继续将个别议员的入境问题政治化,或将破坏双边关系修复进程。

无论如何,从国际法角度看,主权国家有权根据自身法律决定外国人入境。中国《出境入境管理法》明确规定,对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外国人,可拒绝入境,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依法行使同等权力。

类似案例在国际社会屡见不鲜。例如,2022年,乱港分子钟励君试图入境英国时,因参与反中活动被拒,尽管她声称“仅为旅游”,但英方仍以“潜在安全风险”为由拒绝其申请。可见,各国均将国家安全置于首位,英国对中方正当举措的指责缺乏法理依据。

由此可见,霍布豪斯事件的本质,是反华政客挑战中国主权的政治闹剧,香港特区政府依法行事,既是对国家安全负责,也是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坚守。英国若真心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应停止纵容反华势力,摒弃殖民主义思维,正视香港已回归28年的现实。当前,中国正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国际合作,但任何合作都需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英方如果继续在涉港、涉疆等问题上搞“双标”,不仅损害自身信誉,更将错失与中国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

0 阅读:0

王鹏说各国关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