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矿产协议谈判,终于有进展了。
近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表示,美乌已经就矿产协议签订备忘录,只剩下一些关键问题还在谈判,等到一切都谈妥,只需要两国议会批准就可以通过。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透露,最终协议将于本月24日签署。这很有可能是特朗普随口说的一个日期,因为他话音刚落,一旁的财长贝森特就急忙解释道,因为协议太长了,而且关键细节还没敲定,可能要到26日左右才能完成。
据悉,在最新一版的矿产协议中,美国下调了要求乌克兰偿还的援助金额,从3000亿美元降至1000亿美元,基本符合乌方此前的主张。
但这并不代表特朗普大发善心,对乌克兰高抬贵手。事实上,美方主张的援助金额虽然减少了,其他条件却愈发苛刻,说是一份要求乌克兰“卖国”的协议也不为过。
在今年2月那版协议中,美国要求乌克兰将其自然资源收益的一半注入由美乌联合创建但由美国主导的基金。
而在新版协议中,乌克兰被要求将所有国企以及私企的自然资源利润都注入该基金,且优先用来还美国的债,还清之后才可以用基金收益进行乌克兰重建。此外,乌克兰每年还需要支付4%的利息。
所谓的联合基金,由5人董事会进行管理,其中3人由美方任命。这就相当于,美国对基金的各项决策拥有一票否决权。
举个例子,当美国和第三国同时对开发乌克兰矿产表现出兴趣时,美方无疑拥有优先权。这不仅仅是对乌克兰经济效益的攫取,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乌克兰的政治和外交。
事实也的确如此,美国要求对乌克兰能源及输送设施进行控股,其实是为了通过把控乌克兰的经济命脉来对其实施政治上的控制。
援助乌克兰并非像特朗普抱怨的那样,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而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在俄乌冲突中,美军从未下场参战,始终避免直接与俄罗斯爆发冲突,介入战局,却获得了堪比俄罗斯的战略红利。
要知道,俄罗斯可是苦战三年多打下来的,美国只需要出钱出装备,而且还是有偿援助,就可以在事实上与俄罗斯共同“瓜分”乌克兰,这买卖再划算不过了,正如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做的一样,等仗打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下场摘桃子。
如果乌克兰表现出抵触情绪,就像泽连斯基上次在白宫和特朗普大吵一架,美国就会以切断军援和情报支持相威胁,使乌军在战场上只能被动挨打。
之前仅仅断供几天,泽连斯基就服软了,所以这次的协议无论多么苛刻,他大概率都会答应,避免重蹈覆辙。
对于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安全保障,美国则始终拒绝明确承诺。
上周,特朗普任命的乌克兰问题特使凯洛格接受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可以像二战时的柏林一样,被划分成不同的控制区,西区由英法主导的欧洲“维和”部队驻守,中间由乌军驻守,东区则由俄军控制。
可即便是如此荒唐的提议,美国依然拒绝在乌克兰驻军。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泽连斯基这次不敢再要求美国更多了,只能从自身下手,他主动提出购买价值500亿美元的美国军事装备,决心自力更生。
结果又被特朗普一句“你不能挑衅一个比自己强20倍的国家,还指望别人给你导弹”打回原形。说白了,乌克兰现在除了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似乎做什么都是错的。
回顾这场博弈,其实早有预兆。自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解决俄乌冲突的办法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在实际操作中,俄罗斯得到的胡萝卜显然更多一点,乌克兰则承受了更多的大棒敲打。
这未必是特朗普的本意,实在是乌克兰太不争气,自己在战场上打不赢,美国也很难在谈判桌上帮他们争取到更多筹码。
当然,特朗普也并不在乎乌克兰的安全和未来,他唯一想要的就是及时止损,把美国援助乌克兰的钱尽快收回来。正是因为美乌的战略利益无法达成一致,才给了俄方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俄罗斯并不急于达成停火。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曾许诺要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后来又放宽到100天。现在看来,能在今年年底前停火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