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女生瞒着母亲自驾千公里赶考途中车毁人亡

一路相伴到终点 2025-04-02 09:12:32

网络疯传车祸直接关乎“小米车”被质疑。请问问老司机怎么说,老司机如是说:与小米车有一毛钱的关系,大家不难看出几个女生什么状态,一个字,精,二个字,得瑟。初出茅庐驾车千公里路程,还瞒着母亲,可想而知。

武汉某高校三女生瞒着母亲驾车千公里途中车毁人亡再敲警钟长鸣。老司机分析,三女生的不幸悲惨结束了自己,完全取决于她们长期的平安环境与平常处事盲目自信,小脑袋瓜里岂有安全与风险的存在,更谈不上预判。在校大学生,“下山”就想驾车奔跑千公里路程?出事是早晚的事。

2025年3月29日夜,安徽德上高速枞阳段上演了一幕令人痛心的惨剧:武汉某高校三名应届女生罗某、李某与霍某,为赶赴池州事业编考试,瞒着家人自驾1000公里,途中车辆失控撞上护栏并起火,三人不幸遇难。

这场悲剧撕开了年轻人盲目自信的生存图景,真的暴露出智能驾驶技术与人类责任边界的深层矛盾吗?

智能驾驶的“致命诱惑”吗?

网传,罗某驾驶的小米SU7在时速116公里时启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直至事故前2秒才紧急接管。其母张洁透露,女儿此前曾多次在长途驾驶中依赖智驾功能,甚至在1000公里的深圳至武汉行程中,以“安全便捷”为由反驳母亲的担忧。这种对技术的过度信任,最终让三个鲜活的生命消逝在火光中。

事实上,类似的悲剧并非孤例。2018年,成都四名年轻女子自驾川西,因低估路况险峻,车辆坠江150米致两人遇难;2024年,珠海三名大学生租车考试途中,因驾驶者操作失误撞灯柱,伤者索赔59万元。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残酷的现实: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往往将“冒险”等同于“自由”,却忽略了风险背后的代价,其实是一种无知者无畏。

速度与生命的博弈

2009年杭州文二西路的飙车案,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25岁的谭卓在斑马线上被时速超100公里的改装跑车撞飞身亡,肇事者胡斌下车后竟称“别人撞我”。这场事故引发全民声讨,暴露出特权意识与生命敬畏的缺失。而在更近的案例中,2025年广东四名青年连夜驱车南京,因疲劳驾驶失控撞向收费站,虽全员系安全带幸免于难,却也为“说走就走”的冲动敲响警钟。

技术依赖与责任盲区

悲剧背后,我们不否认智能驾驶技术的宣传与实际风险的错位不容忽视。车企在广告中强调“解放双手”,却在用户手册中用小字标注“驾驶员需始终控制车辆”。这种矛盾让部分车主误以为技术可以替代人为判断。罗某的悲剧正是典型:她或许相信系统能处理复杂路况,却未料到高速施工导致的车道改道超出了智驾的能力范围。

更值得警惕的是,年轻人对“科技感”的盲目追逐。有网友爆料,罗某三人是小米忠实粉丝,购车时可能更看重品牌光环而非安全性能。这种消费主义导向的选择,让生命安全沦为技术实验的牺牲品。

长鸣的警钟

三位女生的离世,让八个家庭陷入悲痛。她们的人生本应充满无限可能,却因一次轻率的决定戛然而止。这起事故不仅是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拷问,更是对整个社会安全教育的警示。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速度崇拜”与“技术迷信”,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重申生命的价值。高校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企业需更坦诚地披露技术局限,而每个驾驶者都应牢记:方向盘后的责任,永远无法被代码替代。

愿逝者安息,更愿生者警醒。唯有将敬畏生命的意识刻入骨髓,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3 阅读:1281
评论列表
  • 9
    2025-04-02 19:40

    是 被某流量王引入歧途了。

  • 2025-04-03 02:49

    清明有鬼

  • 2025-04-02 17:29

    我要造车,土豆车

  • 2025-04-02 21:58

    瞒着啥,小米车都有监控,而且家属那边注册的账号,都有通知,出事了,第一时间通知的。如果是未成年,家属其实有监护责任。

  • 2025-04-02 18:57

    1000公里,男孩也得考虑下吧

  • 666 2
    2025-04-02 23:11

    人都死了,真不知道如何知道她们用智驾?

  • 2025-04-03 06:34

    自淫体真是自淫体,不去自淫是不是车本身的问题却去淫人的交流问题,这跟事故有条毛关系,证明有人想洗白了[呲牙笑][呲牙笑]

  • 2025-04-03 15:50

    太可惜了,这三个女孩还真漂亮

一路相伴到终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