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才打了一个月不到,特朗普就举白旗了,我们胜利了。
4月11日,特朗普签署了一份总统备忘录,调整了一项关税措施,那就是对4月5日之后进入美国的电子产品豁免对等关税。

而有趣的是,去年美国市场上80%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是从我们这里进口的,可以说这项豁免措施就是特朗普给中国电子商品开的“后门”。
一边把对华关税推高到145%,把中国商品拒之门外;一边又让美国海关弄个豁免措施,把中国的电子商品弄进来,特朗普的操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但仔细了解一些数据,就知道特朗普这么做完全是没有办法,美国是真离不开中国制造。
2024年,仅是智能手机一项,美国就从中国买了价值超过450亿美元的商品,这个数量已经占到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
若是再把电脑和其他3C产品都算进去,这些美国海关免税的商品已经达到中国出口美国商品总量的四分之一。

如此庞大的市场占有量,一下子全部抽走,这对美国市场是一个巨大冲击,所以特朗普就得做点什么,既让中国的3C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又能让自己的面子过得去。
起初特朗普是想通过不停拉高关税的方式逼迫我们低头,然后他再做做样子,多拿一些好处后就让中国商品进入美国。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中方这么刚,一个台阶都不给,硬是你加多少关税,我就跟着加多少,美国没办法,只好自己搭个“台阶”下来了。

4月1日那天,美国海关先是通报税收系统出了问题,给出了一个应对方案,说先让相关货物通关,等系统修好后再补办关税手续。
结果因为这场“故障”,美国海关没法执行所谓的“对等关税”,自然也无法对中国的商品额外加收那145%的关税了。

随后又宣布对所有进入美国的3C产品豁免对等关税,虽然这个改变对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受益,但大家都清楚,这就是美国对中国的一个“求和信号”。
而且早在此前,特朗普了主意,宣布先往后拖三个月再动手实行“对等关税”,大家就知道这次关税战打不下去了,区别只在于特朗普用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它。
既要得到一定的好处,又要不造成更多的损失,还得保住面子,不得不说这办法属实有些难想。

其实,美国这次发起这次关税战,尤其是轮番针对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国债。
美国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债务危机。据说他们的国债已经飙到36万亿美元,每年光付利息就得花1.2万多亿。
正因为这样,美国发动贸易战,其实也是想借机施压全世界,好让其他国家大量买进美债,为他们的经济买单。

特别是我们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却又在不断减持美债,就成了特朗普眼中最大的目标。
曾经,中国手里握着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不过经过这些年的多次减持,如今只剩下7500多亿美元。
对美国来说,如果中国多买美国国债,就能给美国国债市场提振信心。

但特朗普没想到的是,他远远低估了中国的实力和底气,一连串的反制让他“偷鸡不成蚀把米”,最终只能在关税政策上反复横跳,给人一种举棋不定的感觉。
不过还有件特朗普头疼的事,那就是因为中国的强硬反制,让不少的国家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就连日本都隐隐有了“噬主”的倾向。

尽管日本政府在13号时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以抛售美国国债为条件,威胁美国对他们免除对等关税,依旧一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模样。
但实际的情况却是,自关税战开打之后,抛售美债最多的国家就是美国。
对此日本的解释是,不是我们干的,是下面的民间投资机构做的,我们总不能干涉人家正常的商业决策吧。

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日本没有胆子和美国明面上对着干,但暗地里“捅刀子”的胆子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而且虽说日本也给出了恰当的理由,但以美国一直以来的霸道,后面少不了给日本穿小鞋,现在抛了多少美债,保不齐后面就得买回来多少。
如果真发展成这样,那就是“狗咬狗一嘴毛”,事情就有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