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类人吃匹伐他汀容易感到肌肉疼痛,怎么办?医生教您如何应对

张伟小张 2025-03-31 10:58:54

张医生您好,我服用匹伐他汀一粒已5年,血糖血脂都正常,可是今年血脂2.8,肌肉还隐隐作痛。这是一位朋友给我的留言,别看短短的一句话,信息量却很大,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3点信息:这是一位长年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病人;以往血脂控制的还不错,可最近血脂有点超标了;近期可能出现了一点有关于肌肉的副作用。

血脂不达标的问题张医生以往反复在作品中提到过,在这里咱们就不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出门右转去看一看,今天我们重点探讨一下匹伐他汀能不能导致肌肉损害?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他汀类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两大基石之一,可以发挥降胆固醇、抗炎、稳定斑块、甚至逆转斑块的多重功效,是医生们最喜欢使用的药物之一。

越是需要长时间使用的药物,朋友们越担心它的副作用,他汀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肝损害、糖尿病和肌肉毒性。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临床上使用的他汀类药物有7种,共3代,匹伐他汀属于第三代他汀,关于匹伐他汀引发的肌肉毒性,一直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很多医生认为,匹伐他汀的肌肉损伤风险是很低的,甚至是最低的。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医生口中的“最低”到底是啥意思?是真安全,还是隐藏大招?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朋友们首先要了解一点基础知识。

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的原理,有点像拆迁队,专门拆除胆固醇的生产线,主要抑制肝脏内一种还原酶,阻止胆固醇的合成。正如张医生所说,凡是选择都有代价,他汀类药物在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容易误伤我们的肌肉细胞,它会使辅酶Q10的合成受到阻碍,导致肌肉细胞里的线粒体功能受损,进而损害肌肉细胞。

这种副作用的发生几率并不高,通常10位用药的朋友里,会有1-2位朋友出现肌肉酸痛、没有力气。1000个人里,大约会有1个人出现“酱油尿”,也就是医生常说的横纹肌溶解,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汀与肌肉的关系,像极了爱情,适度的时候,非常甜蜜,如果过量了,则会两败俱伤。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从机制上看,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肌肉损害,似乎是无解的,为何很多医生会认为匹伐他汀可以独善其身呢?这和匹伐他汀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1、匹伐他汀的代谢途径是独一无二的。它不像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药物,需要经过CYP3A4酶代谢。这种酶是很多药物的代谢通路,如果通过这个途径代谢,很容易和其他药物发生反应,引发他汀类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副作用。匹伐他汀不经过CYP3A4酶代谢,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骤降,避开了与其他药物狭路相逢的尴尬。

2、匹伐他汀的常用剂量非常低,每天仅需要1-2mg,最大使用剂量也不过4mg,远低于阿托伐他汀的20-80mg和瑞舒伐他汀的10-20mg。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引发的肌病风险,与用药的剂量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药物的用量越大,肌肉损害的风险就越高。匹伐他汀用非常小的剂量,就可以实现降脂的目标,从而避开了肌肉损害的发生。

3、东亚人种得天独厚的体质,可以有效避开匹伐他汀引发的肌肉损害,一项外国研究显示,使用匹伐他汀的东亚病人中,肌肉骨骼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72%,而瑞舒伐他汀的发生率为7%-29%,阿托伐他汀为18%。这就意味着,匹伐他汀尤其适合亚洲人的体质。

看到了这3点优势,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服用匹伐他汀,对于肌肉损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事情也不是这样,生活中还是有一些高危人群,需要注意的,即使匹伐他汀相对安全,以下人群仍需警惕:

基因易感者:某些基因突变者,他们的药物代谢能力会下降,容易引发各种副作用,包括肌肉损害多重用药者:特别是与环孢霉素联用,这是一种器官移植的常用药物,它会使匹伐他汀的血药浓度飙升3-10倍,从而引发各种副作用。有基础疾病者: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聊到这里,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面对匹伐他汀带来的肌肉威胁,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必须先识别出来肌肉损害的症状。如果我们感到浑身酸痛,而且超过了3天,同时还不是运动后的那种!这时候就需要去医院查个肌酸激酶,同时要暂停运动。

如果发现尿尿颜色像红茶或酱油,这提示我们,可能出现了横纹肌溶解,需要立即去看医生。如果您感觉无力,爬个二楼都喘,连5斤大米都提不动,这时我们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成其他的药物。

不过话又说回来,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张医生医生建议用药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预防,在开始使用的时候,要从低剂量开始,老年病人起始使用1mg,逐渐调整剂量;用药前要检查肌酸激酶,了解它的基础数值,用药3个月后要复查,形成对比。联合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避免与吉非罗齐、红霉素等联用。用药过程中,要适量补充辅酶Q10、适度运动。

总的来说,医生用药如用刀,用对了治病救人,用错了伤人无形。正如《诗经》所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唯有科学认知、精细化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匹伐他汀带来的肌肉损害。真正实现「肌」不可失。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