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梁山好汉个个“义”字当头,可你知道在108将里,竟藏着一位“朝廷内奸”!他不仅混进了梁山,还一路爬上高位,最后给兄弟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更有意思的是,施耐庵在取名时,早就把这个秘密埋在了名字里,只是很多人都没发现。
这个人是谁?他的名字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一个小吏的野心
宋江在老家郓城当押司的时候,日子过得可滋润了。
这个押司说白了就是个办公室主任,放在现在就是个小科员。不过宋江可不是靠那点工资过日子,人家是有底子的。
家里有钱,走哪都能撒币,搞得人见人爱。他父亲宋太公虽是农户出身,却靠着精明的商业头脑积累了不少家财,给宋江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这个官场看钱的年代,有了财力支撑,宋江才能在各种场合大方施舍,赢得美名。
他这一撒币,还真让自己出了名。江湖上谁不知道郓城这个“及时雨”?有困难找宋江准没错。
清风寨的燕顺、王英、李逵,一听说是宋江来了,二话不说就跪下认大哥。这名声在外头响当当的。

宋江明白江湖上的规则,深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好汉们最缺什么——不是钱,而是被认可的渴望。
他精通人性弱点,每次出手帮忙都恰到好处,既不会让对方感到施舍的耻辱,又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欠下人情债,这样的手段比单纯撒钱高明得多。
这么会来事的人,能只满足当个小押司?宋江心里门儿清,想当官,这辈子就得跟朝廷搞好关系。

他私下里没少跟当地大户攀关系,每逢节日必定备上厚礼拜访上司。
在衙门里,宋江总是把最棘手的案件揽到自己手上,从不计较加班熬夜,只为在关键时刻能得到赏识。
他表面谦逊,内心却极为急功近利,每一步都在为自己的仕途铺路,这点从他后来的行为中可见一斑。

朝廷里的奇葩皇帝
说到朝廷,那时的皇帝是宋徽宗。这可是个有意思的主,成天就知道玩。
写写字画画倒是一把好手,要说治国理政?对不起,不在他的技能列表里。
他的瘦金体字确实写得不错,画的花鸟也栩栩如生,可惜这些与国家安危毫无关系。

朝堂之上,大臣们争论国防战略时,他却在一旁神游天外,琢磨着回宫后该如何调配新颜料。
这样一个沉迷艺术却疏于政务的天子,让北宋的江山逐渐走向衰败,也给了像高俅这样的小人可乘之机。
他最爱干的事就是踢蹴鞠,也就是咱们现在的足球。这爱好给他招来了一个人才,叫高俅。

高俅打小就不学好,就知道玩球,球技倒是真不赖。一脚球就把皇帝给哄高兴了,从此直接平步青云。
宋徽宗对蹴鞠的痴迷到了荒唐的地步,朝中设有专门的"蹴鞠班",占用了大量国库银两。

高俅抓住皇帝这一爱好,在球场上故意示弱,每次把球传给皇帝,让其有出风头的机会。
这种投其所好的手段,使他很快成为皇帝身边最得宠的人,而那些忠心进谏的大臣却被视为扫兴之人。

一个球童当上了大官
高俅这人,说起来也是个传奇。他原本在大文豪苏东坡手下混,可惜人家看不上他那谄媚样,就把他打发走了。几经辗转,没想到在宋徽宗这儿却成了香饽饽。
苏东坡曾一针见血地评价高俅:"此人无才无德,只会溜须拍马,日后必成祸患。"但在皇帝眼中,听话比有才更重要。

高俅深谙此道,总是第一个附和皇帝的荒唐主意,从不提反对意见,这使他比那些正直却不懂变通的大臣更受宠信,也让他从一个低贱球童摇身一变成为手握重权的朝廷高官。
这人当了官,那叫一个胡来。主管开封军事,天天就知道贪钱。军饷克扣得厉害,弄得士兵们怨声载道。

你说打仗的时候,谁还愿意卖命?结果开封城就这么被金兵给端了。他把军中高位全部塞给自己的亲信,不管这些人有没有实战经验。
军队训练变成了走过场,士兵们饿着肚子却要看高俅的亲信们吃香喝辣。边境告急时,他却在开封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奢华府邸。

等金兵兵临城下,这些养尊处优的将领们连逃命都来不及,更别提组织有效抵抗了。高俅的贪腐无能,直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而这样的人却是宋江心中的靠山。

"及时雨"背后的玄机
宋江这个"及时雨"的外号,听着挺美,可细琢磨就有点意思了。
在古人眼里,能下雨的是谁?是老天爷。那谁代表天?不就是皇帝吗?这么一想,宋江这外号就暗示了他跟朝廷的关系。
他巧妙地选择了这个看似江湖气十足却又暗含忠君思想的外号,实在是用心良苦。

江湖人士爱戴他是因为他慷慨解囊,官府容忍他则是因为他从不越界,始终保持着对朝廷的敬畏。
宋江深知在官与匪之间走钢丝的危险,所以他的每一步都格外小心,不愿完全投身江湖,也不想彻底与官场决裂,这种骑墙态度后来成为他性格的最大弱点。

更妙的是他那个"呼保义"的称号。保义郎可是正经的武官职位,正九品。
宋江一个小吏,哪来的这官儿?说不定是花钱买的,就挂个名,平时也不用去点卯。
这事在当时可太常见了,就跟现在有些人非要弄个什么顾问头衔差不多。

这种买官行为在北宋已经司空见惯,只要有足够的银两,即使没有任何功绩也能获得一官半职。
宋江巧妙利用这一制度漏洞,既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又在江湖兄弟面前有了一层官方背景加持。
这个"保义郎"的头衔看似不起眼,却是他日后能够说服梁山好汉接受招安的重要筹码之一。

梁山的"内鬼"
上了梁山后,宋江干的第一件事就够意味深长。把大伙儿聚会的地方从"聚义厅"改成"忠义堂"。
这一改,可见他的心思。忠于谁?那还用说,当然是朝廷。
他上山本就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因杀害阎婆惜被官府通缉,不得不暂避风头。

内心深处,他从未将自己视为真正的反贼,始终期望有朝一日能够"洗白"身份,重返官场。
这种内心矛盾导致他在梁山上处处留有余地,不敢真正与朝廷决裂,甚至在攻打官军时都有所保留,生怕自己的罪行无法被朝廷宽恕。
他一天到晚琢磨的就是怎么让梁山投降,害得林冲这些真心反抗的好汉们直摇头。

晁盖一死,他更是变本加厉,拼命想要接受朝廷招安。等真被招安了,带着兄弟们去打方腊,死伤过半他都不眨眼。
梁山好汉们跟随他南征北战,原以为是为了兄弟情义,谁知道只是成了他重回仕途的“垫脚石”。

那些真正因被官府逼迫上山的好汉,如燕青、鲁智深、武松等人,心里怎能不寒心?
特别是在征讨方腊的战役中,宋江明知是死路一条,还硬要兄弟们拼命,只为了向朝廷表忠心。
最讽刺的是,即使他如此卖力,最终还是难逃被毒杀的命运,这或许就是背叛兄弟情义的必然结局。

施耐庵给宋江取这个名字,可真是用心良苦。"宋江"按谐音来看,不是"送江"就是"宋将"。
一个是把江山送人,一个是朝廷的将领。这暗示也太明显了。梁山好汉们的悲剧,或许从宋江上山那天就已经注定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