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友们“紧握钢枪、前赴后继”的场面,各位一定见得不少吧?
我想,如果眼前见到的是一群美国佬或者穿制服的西方人摆出这般阵势,乍一看会以为什么地方又打起来了!但这种场面我们在国内早就习以为常了吧?这可是我国的特产“中国式摄影”。
每天清晨,西湖边总有上千人在追光逐影;9月的坝上,凌晨5点草原上已经全是车灯;霞浦那颗著名的大榕树,每天都有上百人摆拍一模一样的老农拉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几乎出现在了全国每一个美丽的角落,不管条件多么恶劣,总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哪里知道,在拍摄漂亮风景时,自己已经成了别人镜头中最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人戏谑这一景象为“中国式摄影”。
看了上面这段话,想必许多摄友都已经膝盖中箭。如果你是一名喜欢出去跑喜欢拍风光的摄影爱好者,那么就难免会遇到这种尴尬的状况。
不拍吧,好不容易扛了这么多器材到了这里,却没有拍这传说中的经典画面,就好像是白来了一样;但是拍吧,几十甚至几百个人拍出来都是一模一样的画面,甚至还有许多因此而萌生的收费摆拍,毫无新意。
纠结!
一支摄影队伍在北方某景区内摆好队形、架好机器,即将展开激动人心的咔嚓行动。
云南东川红土地,一群摄影人正围着一位当地“特色”老大爷摆拍。
“中国式摄影”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摄影活动的高涨热情,其实是一种健康快乐的正能量。虽然一般认为,从所谓“摄影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那更应该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
在我们所知的国内各著名旅游景区内,基本都像这样漫山遍野布满照相机,这时候各自拿出来的摄影作品会有什么样的“独特视角”,就比较难于想象了。
新一轮互动表演即将开场,接着便会是水岸边“万炮齐发”的情景.。
从另一个角度琢磨,大家伙儿不就是重在参与、兴趣发烧嘛,既然别人可以痴迷于围桌打牌、上网游戏,咱们怎么就不能提高档次来一个美的追求、玩一玩健康、快乐的“艺术创作”呢?
尤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你我能够拥有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贵重而专业的精密设备,本身就是一大满足感呢!
所以哪怕工作繁忙无暇远游,附近公园里有两颗红花树会引来几只漂亮鸟,都能让摄友们摩拳擦掌一显身手。
每一位踌躇满志的摄影家在摁下快门的刹那,内心都会有一种无比透彻的快感。
内蒙额济纳黑城,一群摄影人正在沙漠中拍摄模特。那种快感一传十、十传百,便感染和构成了无比众多的参与者队伍。
人们无惧酷暑、严寒起早贪黑、爬坡攀岩,只为着心底里那一张比明信片还要拿得出手的影像杰作。
或者不叫“明信片”吧,那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一幅绝色美景。总之,“你有的我不能没有,我有的一定要让你称羡叫绝”,这才是摄友们内心涌动不息的激情。
于是照相的题材、拍摄的形式变得十分丰富多彩,尤其有样貌出众的美眉与自然美景天作之合的时候。
某摄影基地,一群摄影人正在拍摄女模特。
如果出镜的美眉够性感、够漂亮,设备上档次的年轻发烧友们更会趋之若鹜。
特别美眉还够妩媚、够妖娆的话,则无论男女老少都耐不住要全情投入、展开捕猎了。
某地下车库,一群摄影人正在拍摄机车女模。
而漂亮美眉们平日里感叹没有机会登荧屏、上银幕,有那么多照相机对着也能带来一番明星体验。
那时候只须凭栏而立、显出娇羞姿容。.
又或者步上台阶席地而坐,总能够成为镜头焦点。
或者美眉台子上站起身来做个惊艳之举,摄友们的镜头更加争先恐后——谁拍得到位谁便是圈中高手呢!
我想,与其在那样拥挤的环境里扎堆抢位,倒不如走进浩瀚无边的大自然,找准时机与角度,才能各取所需、各显其能,大家才都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虽然成群结队难免视角雷同,总还有个人品味高低、手艺优劣的区别,最终照片拍出来水平如何,自有专家眼光评断。
元阳梯田多依树景区,一群摄影人正在等待日出。
青海湖边,一群摄影人正在拍摄一对藏民母子。
婺源石城,一群摄影人正在等待日出。
霞浦馒头山,一个未完工的楼房上站满了人,大家正在等太阳升起。
哈尔滨东北雪乡,清晨的山头,一群摄影人冒着冷风等待日出。
坝上北沟,清晨冷风中,密密麻麻的摄影人正在等待太阳的升起。
虽然现状如此,但是也有不少“另辟蹊径”的摄影爱好者,一直追寻着新的摄影道路。为了玩创新花样,更应该鼓励摄影者们“多看,多想,不断翻新你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