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某个日子,周恩来在北京饭店设宴款待各界名流。黄杰,徐向前的配偶,作为陪同人员之一,协助周恩来接待宾客,忙碌不已。
活动结束后,周总理特意安排了一场小型聚会,用以感谢那些一直陪伴他的工作人员。
周恩来总理手持酒杯,缓步走向黄杰,面带微笑地说道:“小黄,今天见到你,让我回忆起一段往事。我想借此机会,向你表达一份迟到了20年的歉意。请饮下这杯酒。”
黄杰一时没反应过来,不明白周总理为何向他致歉。直到周总理提起那件事,黄杰才明白过来,笑着说:“总理,真没想到您还记得这事,其实该道歉的是我!”
话音刚落,他们相视一笑,默契地放声大笑。
周总理和黄杰之间具体谈论了什么内容?他们为何需要向彼此表达歉意?
1928年,黄杰从黄埔军校毕业,随即组织并指挥了九岭岗农民起义。起义受挫后,他奉命转移至上海,执行新的革命任务。
那时,周恩来在上海主持“中央特科”工作,急需一批政治立场坚定、能力出众的骨干,特别是女性干部。在这种情况下,黄杰被选中,承担起秘密联络交通员的重要职责。
地下工作的纪律性极其严格,特别是对于交通员而言。他们的联络对象都是事先确定好的,不能随意更改。比如,今天安排你给张三传递情报,明天又让你去李四那里取物品,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否则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刘伯承在南昌起义结束后,受组织安排前往苏联进修,进入知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在那里,他掌握了一些“内务斗争”方面的技巧,实际上就是关于秘密战线的专业知识。
1930年,刘伯承从国外返回,选择在上海定居。他以“林植木”的化名,在法租界豫园路一条安静的巷子里租了间房子,与妻子吴景春共同生活。在此期间,他表面上是一位教授,实际上则秘密从事地下工作。
这天,周恩来安排黄杰去给刘伯承传递一份重要情报。为了不引起怀疑,黄杰打扮得像普通家庭妇女,穿着旗袍,手里拎着一罐高档茶叶,假装去朋友家串门。实际上,情报就藏在茶叶罐的底部。
黄杰准时抵达刘伯承住所附近,先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尾随,随后抬头望向刘伯承家的阳台窗户。
黄杰和刘伯承事先约定了一种信号方式。他们商定,如果周围环境安全,刘伯承会在窗边挂一条红色丝带作为安全信号。反之,如果看不到这条红色丝带,就意味着形势危急,必须立即撤离。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暗号是他们之间约定的紧急联络方式。
黄杰走到刘伯承家楼下,抬头一望,瞬间整个人都僵住了。刘伯承家的窗台上什么也没有,那条红头绳不见了。
黄杰察觉到刘伯承可能身份暴露,迅速撤离现场,返回向周恩来汇报情况。
黄杰刚进门,就看到周恩来满脸怒气,语气比平时严厉得多。他质问道:“小黄,你这么久去哪了?交代的任务为什么没完成?你这次可坏了我们的大事!”
黄杰迅速澄清,由于刘伯承家中突发紧急状况,他才没有前去拜访。
周恩来一听这话,立刻火冒三丈,厉声反驳道:“简直胡扯!刘伯承同志明明在家等你,而且发给你的信号也是完全安全的!”
刘伯承在家焦急地等待黄杰,但迟迟不见人影。由于担心黄杰可能被敌人抓走,他不得不违反规定,直接给周恩来打电话,汇报了交通员未到的情况,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周恩来迅速采取行动,指示所有与黄杰有过接触的人员立即撤离。他意识到情况的紧迫性,果断下达了转移命令,以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这一决策体现了周恩来在危机时刻的果断和细致,以及对同志安危的高度重视。
黄杰一回来,周恩来紧绷的神经总算放松了。然而,得知她没能完成使命后,周恩来的情绪立刻转为愤怒。他误以为黄杰在路上只顾玩乐,耽误了重要任务,便忍不住对她大发脾气。
黄杰意识到无法为自己辩解,便默默承受了周恩来的责备,随后含泪离去。
刘伯承在黄杰离开后立即赶到,带着满脸歉意向周恩来解释。他提到自己原本在窗台上绑了一根红头绳,但妻子刚买了一只鸡,急需找东西绑住,无意中看到那根红头绳,便顺手拿来用了。她并不清楚那根红头绳对刘伯承有特殊用途,结果引发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周恩来后来意识到自己误会了黄杰,但由于事务缠身,始终没找到合适时机向她致歉。直到1950年,两人再次见面时,周恩来才终于提起这件事,为自己迟到了20年的误会向黄杰郑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