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0项数据对话第一地市,已9项领先的郑州将反超苏州

听兰谈旅游 2024-01-26 02:36:14

说到地级市苏州,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苏州不仅是我国GDP十强市中唯一的地级市,同时在群雄逐鹿的长三角,还在人口、GDP等众多核心指标上完胜江浙皖三大省会。不过,由于地级市在科教文卫等众多核心资源上,均远不及江浙皖三大省会,因此,也导致苏州的综合实力并不被看好。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我们便选取和苏州在人口上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河南省会郑州,并透过20项常见的核心指标,对这两座城市来一场全方位对比分析,相信在客观公正地大数据下,关于地级市苏州和省会河南的相互优劣势以及综合实力差距也就一目了然。

一、人口规模:1、苏州1291万2、郑州1282万河南虽然在人口规模上,比江苏足足高出了约1500万。但作为河南唯一人口中心城市的省会郑州,即便是妥妥地河南第一大人口城市,但相比于江苏地级市苏州,依旧是以9万之差屈居其后。如此微小的差距,以至于两座城市人口差仅有微不足道的0.7%。巧的是,苏州刚好力压郑州跻身十强。相比于人口上的旗鼓相当,在人口吸引力上,苏州的净流入520万,则是远高于郑州370万,地市人口凝聚力完胜省会实属不多见。

二、GDP总量:1、苏州23958亿2、郑州12934亿纵然两城在人口上近乎于持平,但由于苏州拥有第一大经济中心上海这一邻居,再加上长江出海口的便利,让苏州不仅在第一大经济指标上取得了令人拍手叫绝的好成绩,而且接近于2.4万亿的GDP总量,足足比郑州高出了1.1万亿。要知道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GDP也才5000多亿,足以可见,郑州想要在GDP上反超苏州,其难度之大不亚于再造两座洛阳。同时,也反映出了沿海优势的重要性。

三、GDP增速:1、郑州9.00%2、苏州7.19%从两座城市过去十年间的GDP增速来看,作为追赶者的郑州,虽然如愿以偿地在GDP增速上取得领先优势,且9%的增速足足比苏州的7.2%高出了25%,堪称一骑绝尘。但由于两座城市之间的GDP总量差距实在太大,因此,郑州即便是在速度上遥遥领先,想要反超,也并非易事,至少小编感觉是很难见证这一刻了。更何况,随着时间的流逝,郑州也不可能一直保持绝对的速度优势。

四、建成区面积:1、郑州729km²2、苏州481km²地级市苏州虽然在市辖区域总面积上,比郑州大了1200余km²,但相比于集全省优质资源集中发展的河南省会而言,反而是在象征城市发展纵深的建成区规模上,仅有500km²不到,还不及面积更小的郑州66%。无独有偶,即便是相比于面积只有6000多km²的江苏省会南京,建成区规模差距更是近乎于南京的一半。而造成这一反差的关键因素便是苏州对于下辖县市的过度依赖。

五、地铁里程:1、郑州278km2、苏州252km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扩张,作为能高效缓解一座千万级人口城市交通压力的地铁,也就显得愈加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地铁的高效+大运量,和我们人体内的大动脉功能极为相似。因此,谁拥有了相对更发达的地铁轨道交通网络,无疑将拥有了更强大的经济新陈代谢能力。地铁里程超250km 的苏州,虽然在地级市中曲高和寡,但相比于在省会中略显差强人意的河南省会而言,仍然是以10%之差屈居其后。

六、人均GDP:1、苏州18.56万2、郑州10.09万继GDP上的大获全胜之后,地级市苏州在象征一座城市发达程度的关键指标人均GDP上,不仅率先超过2万美元的发达城市标准,而且超18万的人均GDP,放眼全国,也是曲高和寡。反观郑州,则是刚刚突破10万大关,不仅距离发达城市依旧是任重而道远,而且和苏州的差距高达1.84倍,足以令省会郑州很长时间内都难以企及。而且作为新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首要任务还是要早日突破2万美元。

七、人均收入:1、苏州7.08万2、郑州4.10万本以为在体现一座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同为新一线却还拥有省会身份的郑州,会大幅度缩小和苏州的差距,但从最新结果来看,人均收入超7万的苏州,不仅再次跻身全国前茅,而且相比于刚刚突破4万的郑州而言,优势也是达到了1.73倍。虽然略低于人均GDP的1.84倍,但依旧难以掩盖郑州和苏州之间的天壤之别。以至于苏州的人均消费支出都要高于郑州人均收入。

八、人均财政支出:1、苏州2.00万2、郑州1.14万即便是在象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支出上,作为中部人口、GDP双料第一省河南的省会郑州,仍然是未能带来太多惊喜,仅仅收获了1.14万的人均财政支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级市苏州不仅再次拔得头筹,而且率先突破2万大关,足足是郑州的1.75倍。而人均享有财政支出上的大相径庭,也让苏州在养老、医疗、教育等众多基础民生工程上,将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福利。

九、人均存款:1、苏州12.95万2、郑州8.89万说到民富,相信很多人率先想到的便是“家财万贯”。而作为家财最重要体现的人均住户存款,无疑成为我们衡量一座城市居民藏富于民的重要参考依据。自古便被誉为江南水乡、人间天堂的苏州,时至今日,同样是富甲一方,不仅人均收入依旧凤毛麟角,人均存款也是达到了13万,反观拥有璀璨建都史的郑州,则是早已今非昔比,人均存款还不足9万,仅有苏州的69%。

十、人均私家车:1、郑州334辆/千人2、苏州322辆/千人没想到,无论是城强还是民富上均遥遥领先于郑州的苏州,却在被誉为家庭生活质量风向标的私家车拥有率上,反而以3.7%的毫厘之差屈居于郑州之后,每千人私家车拥有量为322辆,而郑州则是334辆。看到这一结果,相信很多人难免有点费解。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河南的私家货车业务可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存在,因此,成就郑州私家车拥有率的很重要因素便是货车保有量。

十一、粮食产量:1、郑州137.8万吨2、苏州92.4万吨虽然两座城市所在的省份都属于我国产粮大户,尤其是河南,更是被誉为我国第二大粮仓。但从两座城市的粮食产量来看,反而是地级市的苏州在拥有更大的土地资源面积的前提下,反而完败于省会郑州。相比于郑州接近于140万吨的成绩,苏州则是仅有其的三分之二。足以可见,郑州即便是省会城市,但对于全国的粮食贡献力来看同样是完胜地级市苏州。

十二、财政收入:1、苏州2329亿2、郑州1130亿纵观全国各省,在财政硬实力上,绝大部分都是省会稳居省内财政收入第一城。但被誉为苏大强的江苏,则是一个例外。别看苏州只是地级市,面对的省会南京还是副省级省会,但在财政收入上依旧是以超2300亿的成绩完胜自己的省会南京1560亿。至于地级省会郑州,不仅再次完败于苏州,而且不足1200亿的财政收入,也是不及苏州的一半。这也是两城之间的差距首次超过2倍。

十三、社消总额:1、苏州9010亿2、郑州5223亿两座城市虽然在人口上势均力敌,仅有毫厘之差,但在象征城市发展第一大动力的消费上,却再次呈现出大相径庭。当拥有全省优质商业和消费资源的郑州社消总额刚刚突破5000亿时,地处上海、杭州、南京三大直辖市/副省级省会之间的苏州,反而已经是悄然突破9000亿,足足是郑州的1.73倍。而缺少足够消费力的郑州,想要致富,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毕竟只有高消费质量,才能让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向老百姓。

十四、进出口总额:1、苏州25721亿2、郑州6069亿果不其然,紧邻我国第一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的苏州,不仅在进出口上取得了超2.5万亿的傲人成绩,而且即便是同为江浙的两大副省级省会宁杭的进出口总额,也比苏州少了足足一万多亿。而素有十省通衢之美誉的郑州,进出口总额则是刚刚突破6000亿,甚至还不及苏州的四分之一。差距之大,相比于财政收入的2.06倍,再次翻倍。难怪很多人会说拥有沿海优势后,经济如同火力全开。

十五、建筑业总产值:1、郑州5516亿2、苏州3356亿拥有五朝古都璀璨建都史的郑州,可以说在很长时间内,都属于我国城建的天花板。可惜时至今日,郑州不仅五朝古都的光环早已不在,而且在城建上也是乏善可陈。不仅完败于同样是华中三省的武汉和长沙,而且建筑业总产值还不及武汉的一半。即便如此,郑州在面对以县市经济为主的地级市苏州时,仍然是以1.64倍的压倒性优势胜出,完美诠释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十六、文旅收入:1、苏州1863亿2、郑州1132亿说到两城文旅业,相信喜欢旅游的人都不陌生。郑州自不用多说,五朝古都便是郑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直接象征。不仅如此,郑州市内的中岳嵩山+少林寺,更是近乎于家喻户晓。可惜,在顶尖文旅资源5A景区上,却只收获了1个。这也导致郑州的文旅收入只有1100余亿。反观被誉为江南梦里水乡的苏州,不仅5A景区收获了6个,仅次于重庆、北京之后,文旅收入也是接近于2000亿,是郑州的1.65倍。

十七、百强医院:1、郑州3家2、苏州1家在文旅数据上大获全胜的苏州,却在人口略胜一筹的前提下,在以人为本的医疗资源上,仅仅收获了1家百强医院,成为我国十大人口以及十大GDP城市中,唯一低于2家的。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人口略少,且GDP只有苏州54%的郑州,却凭借河南省会身份,力挽狂澜收获了3家百强医院。即便是在每万人医师数量上,也是以42人完胜苏州的32人。看来,即便是第一地市,依旧难逃强省会现象。

十八、双一流院校:1、郑州2所2、苏州1所巧合的是,在优质科教资源上,苏州和医疗一样,再次只收获了1家双一流院校。不仅顶尖科教资源数量略显囊中羞涩,就连大学院校也是只有26所,远低于人口还不及自己的郑州68所。不过,好在是拥有全国第一大户籍人口的河南,其省会在顶尖科教资源上同样是捉襟见肘,只有2所双一流院校,仅仅只比地级市苏州多了一所。不得不说,两座1300万人口的城市在科教上也是半斤八两。

十九、在校大学生:1、郑州139.6万2、苏州31.2万在城市人口相当的前提下,苏州即便是在优质客家资源上和省会郑州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尤其是苏州大学,甚至还要优于郑州两所双一流院校。奈何大学资源实在太少,以至于在校大学生仅有31万多点,其中研究生更是不足2万。与此形成鲜明反差,郑州不仅研究生超过6万,在校大学生更是逼近140万,跻身全国前三,以至于两城之间的悬殊达到了新纪录的4.47倍。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就能深刻体会到为何说科教是人才的摇篮了。

二十、新增发明专利:1、苏州2.05万件2、郑州0.74万件纵然拥有省会身份加持的郑州,在科教、人才两条跑道上均大获全胜,奈何相比于地级市苏州的高收入+高人才流入,让苏州还是成为更多高质量人才的首选。以至于郑州也成为苏州人才输入的重要城市。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郑州的新增发明专利只有0.74万件,反观苏州则是突破2万件,足足是郑州的2.77倍。这也客观反映出了郑州在科技创新上,和沿海的苏州依旧是差距明显。

总结:随着第一地市和人口相当的河南省会,在经历了20轮精彩纷呈的强强对话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这两座新一线城市也就有了更为科学系统地全面了解。而本文开头的相关问题的答案,势必也就迎刃而解。最后,便是揭晓两城综合实力的时刻:1、苏州综合得分1049,共计11项胜出,其中领先幅度超40%的达到了10项;2、郑州综合得分951,共计9项胜出,其中领先幅度超40%的同样有6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