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不是裁员,公务员饭碗仍然很铁,考生报考应遵循3个原则

小王老师教育课堂 2023-09-24 11:37:07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精简”公务员。文章提到:现在国家推出“精简公务员”这个政策,就是为了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清退一部分“多余”的公务员。

1)

应该讲,把“精简”公务员理解为裁员是不对的。“精简”不是裁员,首先,精简的对象是中央国家机关编制公务员,省市以下机关单位,尤其基层单位,不存在“精简公务员”的说法;其次,“精简”是按照循序渐进的、积极稳妥的方式进行,回收的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公务员编制(按5%这个比例进行回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的工作。

简单地说,国家机关“精简”公务员,不是简单地减人,让一部分人丢掉饭碗,更不是同步精简,它是一种结构性的优化,是为了加强重点领域的机构调整,同时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提供人力支撑。

当然,我们承认“精简”是在释放一种信号,表达了精兵简政的决心和力度。在“精简”目标达成后,行政成本肯定会下降,财政压力肯定会减轻,机构的运行效率则会上升。

其实,这几年,许多地区已经在做跟“精简”类似的事情。比如多个地市发文“清理规范编外人员”,并根据文件要求将本地体制内单位编外人员清理完毕。与此同时,很多地区还对“在编不在岗”的现象进行了摸底,并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相关人员回岗工作,不回岗工作的人员直接予以辞退(或解聘),空出来的编制上收后,相关部门再根据实际情况和各单位需求重新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

不过,由于每个单位的工作范围、内容和强度不一样,个别单位的确需要招聘一些“编制外人员”。这个时候相关部门会拟定招聘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人员,并将编外人员纳入单位员工名单进行统一管理。

2)

“精简公务员队伍”既是一种结构性的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机关的工作效率,但绝不是要砸公务员的饭碗,公务员的饭碗仍然很铁。有报考公务员想法的高校毕业生还是应该尽早准备,在选择岗位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3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人岗适配

只有“人岗适配”,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只有“人岗适配”,当事人才能找到职业成就感,否则上班就是煎熬。

我们在选择岗位之前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性格、能力等,再对照性格和能力报考一个合适的岗位。比如写作能力很强,能敏锐地捕捉材料中的关键点,那报考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办公室工作人员、文秘等岗位;如果对技术有兴趣,喜欢安静地做事,那报考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偏技术类的岗位;如果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那报考的时候就可以重点关注文宣类岗位。

第二个原则:报多不报少

只要实力不是顶尖,那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选择招录人数比较多的岗位,只招1个人的岗位尽量少报。虽然从竞争比上看,有些招1个人的岗位,竞争可能没有招录多人的岗位激烈,但只要考生中有1个大神,我们就完全没有机会了。

第三个原则:地理位置优先

现在各地财政状况普遍不好,考生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要避开“财源不足”的地区。我们一般是通过地理位置来判断地区的财政状况,像江浙一带、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考生完全可以报考。即便是乡镇公务员也可以考,因为这些地区的乡镇公务员,待遇也可能比其他地区市级机关公务员好。

3)

我们必须要清楚地知道,选择公务员这个职业就代表告别了“富裕阶层”,你可能会凭借自己的努力走上高位,拿较高的工资,享受较好的生活待遇,但肯定不会成为富翁。如果发了大财,就表示做了违法的事情,之后肯定是工作不保,甚至锒铛入狱。

另外我们还要做好长期坐冷板凳的准备。许多公务员工作很努力,但就是长时间得不到提拔重用。这个时候不要天天抱怨,也不能躺平不动,而是要调整好心态,继续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今日话题:你参加过公务员考试吗?你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打算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 阅读:239
评论列表
  • 2023-09-24 18:34

    精简了起码有20年了呢[呲牙笑]

  • 2023-09-24 19:03

    土地卖不出看你们铁 看您硬

  • 2023-09-24 18:25

    [点赞][点赞]一律平等,做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社会。这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