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道歉跌份?每句“对不起”都是“我爱你”

静槐谈历史 2023-11-25 09:52:04

上海14岁女孩跳楼自杀,给爸爸妈妈只留下3页遗书:“爸妈,若有来生还是不要再见面了。”

著名育儿家李玟瑾说过:

“孩子的问题一定跟父母教育有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其实问题早就存在了。”

01

家长为什么不道歉?孩子还小就真的什么也不懂吗?

作为父母,应该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孩子是值得被尊重的。

有些大人成天把“天下无不是父母”挂在嘴边,打你、骂你、伤害你,“我还不是为了你好吗?”

可女孩挨打都挨出经验来了:

“脸上挨巴掌是最疼的,然后是手上,其次是手臂,大腿。巴掌落在背上也还行。被皮带或电线抽腿非常疼,背上其次,抽在胳膊上也还行……”

这是得挨多少次打,才能老生常谈地排列出痛感等级?

好一个“棍棒底下出孝子”!

很多父母在家里就像土皇帝,自己的观念想法,孩子要无条件贯彻到底。孩子一旦违背,就会面临相应的惩罚。

孩子成绩不好、有情绪、学业压力大等等,发生任何事情,

第一步就是强调孩子自己身上有问题,

“你同学谁谁谁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是不是想偷懒?”;

下一步再强调自己的无私付出:

“我一天忙死忙活的,还不都是为了你?你怎么这点小事都要我失望?你对得起我吗?”

给孩子背上沉重的负罪感。

在长久的家庭传统里,父母要营造出“当家做主”的威信,用“不道歉”来确定自己的专断地位,以此维护自己在家里的权威,哪怕家里只有三个人。

哪怕把累累伤痕摆在父母面前,父母也能底气十足地不认错,嚷嚷着:

“我都是为你好。供你吃,供你穿,你还要我道歉,没良心嘛。”

当孩子真的受伤了,很难过的时候,有些父母根本不相信自己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所以继续责备,以逃避伤害的事实。

“你怎么这么脆弱啊?我说什么了吗?你有必要这样吗?你以为这样就可以偷懒了吗?”

生怕一句对不起,就会让“好父母”的形象瓦解。

总结下来就是:道歉,有失威严。面子,不能掉!权威,不能丢!

为什么不道歉?因为不认为有错。

02

孩子叛逆,甚至是报复父母;孩子逃离父母,不惜以死亡为代价!

14岁的上海女孩选择的是后者。

这并不是偶发事件。

《小欢喜》中乔英子在妈妈看似开明的教育手段下,一点点窒息,整晚整晚地睡不着,患上中度抑郁症想跳海。

父母生下孩子,就拥有了孩子一生的解释权吗?

14岁的小女孩也有相似经历,她经常失眠,躺在床上就能听见父母的谩骂,剩下的时间用来回放一天的委屈。

一个喜欢探索宇宙的小姑娘,泛着星光的眼睛,一点一点变得空洞无神。

所以“优秀”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啊?考到全班前十,就会被期待着考全班第一。考了全班第一,就会被期待考年级第一……

很多父母老是说:

“我就算不道歉,孩子能把我怎么样?”

的确——不能怎么样,但孩子可以远离你。

有谁问过孩子快乐吗?有人问过孩子想要什么吗?

压抑的家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父母在孩子面前从来不反思、不道歉。父母认为自己做错事很正常,但孩子做错了就需要教育。

这是成年人赤裸裸的傲慢!

这样家庭的孩子深知:强势的人就可以随意制定规则,规则只是对弱势的人制定的。

家长不反思不道歉,那么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孩子只会认为公正是不应当存在的,是虚伪的,从而对下位者颐指气使,对上位者摇尾谄媚。

②孩子相信公正,只是自己无能为力,会为此悲观,自卑,抑郁,进行自我攻击。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抑郁症,学业的压力,父母的压力等等,真的是孩子的承受能力下降了吗?

很多父母有没有好好想过一个问题:“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演绎完美来的,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强求孩子做到完美。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要求过父母什么,父母有什么资格因为没有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就把这些东西都发泄在孩子身上?

我们花了一辈子时间,都得不到孩子的一句感激,父母的一句道歉。

更何况,并不是每个受虐待的孩子,长大后还能善良。

如果希望自己养出下一个沈默,那就继续冷眼旁观孩子的无助。

你以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你爱他的方式,爱你。

03

其实还是有很多父母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给孩子道歉。

可明明道歉了为什么得不到原谅?

赶鸭子上架似地去道歉,不外乎以下五种:

刻意回避式:“饭好了,出来吃饭。”

咄咄逼人式:“你爸都主动和你讲话了,你还想怎么样?”

推卸责任式:

“要不是你之前……,我会认为是你做的吗?”

“你如果听话一点,我还会骂你吗?”

“我刚才是骂你了,那还不是因为你有错在先?”

道德绑架式:

“我知道这件事我不对,但我是为你好啊,万一你遇到坏人怎么办?”

埋怨职责式:

“这点小事你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吗?怎么这么敏感啊?”

我相信上面的“道歉”很多人都见过,一点都没有想要原谅的冲动。

表面上看确实是道歉了,可孩子也确实接受不了。

如何真诚地道歉?什么是真诚的道歉?

心理学家 Lewicki 主张道歉,应该包含这六个要素,如下图:

当父母的,人生经历要远多于孩子。

内心应该更强大,更有包容心。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谁都不可能一直都对。发现自己错了,就真诚地给孩子道个歉,孩子都会原谅父母的。

父母做错事,麻溜地道歉,是要让孩子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

上位者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向他索取道歉,那也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

肯低头的父母,你的孩子将来就会成为那个昂首挺胸,面对生活挫折的勇士!

04

真实的表达远比推脱要高级得多,孩子的感受能力比大人强多了。

孩子真的很爱很爱自己的父母,哪怕上一秒还委屈着,下一秒就可以原谅你,即使眼泪还挂在脸上。

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对父母的爱,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其实对于孩子,很多东西他们都是懂的。

只是他们来这个世界的时间比较短,比我们少了一些生活经验而已。

温馨和睦的家庭,不会因为缺乏一次道歉而破裂;岌岌可危的亲子关系,也不会因为一次真心道歉而得到多大改善。

作为孩子,我看见了很多都在教我们要和原生家庭和解。

很多人做不到和解,因为我们从未听过,爸妈对自己说过一句“对不起。”

希望我们将来做父母的时候,可以打破这种父母与子女的怪圈。

可以学会放下所谓的家长权威,真正地正视亲子关系,理解孩子,引导孩子。

做错了,能发自内心地和孩子说一句“我错了,对不起啊。”

-End-

作者:牧云

编辑:一乙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