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宝钗掉进了已经设定的思维定势,而林黛玉没有,林黛玉不但没有,反而翻出了新高度。
宝钗是怎么和史湘云商量此次诗会的主题呢?
她说,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或咏菊或赋事或赋景。
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简单点说,在宝钗的思路里,菊花是被欣赏的对象。菊花不是诗的主体,而是诗的引子。重点是欣赏菊花的这个人在做什么、想什么、当时在做什么事、周围景色如何。表面上绕着菊花转,实际是写人。
而她的《忆菊》、《画菊》也都遵循了这一思路。
《忆菊》第一句,表达的是我不开心了,很惆怅。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第二句就写为什么呢?因为院子里不见了菊花。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第三句接着延伸,我怎么怀念菊花的呢?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最后收尾:谁知道怜惜我对菊花的思念呢,还好重阳时节又可以看到菊花了。谁怜为我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画菊》也是一样的。
第一句,我写完诗了,意犹未尽,想要画一画菊花。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第二句,怎么画呢?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霜痕。宝钗遣词造句相当厉害。
第三句,画的如何呢?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最后收尾,我画的如此之好,栩栩如生,但你别错以为是真正的菊花。把它粘上屏风,借以抚慰一下重阳不得赏菊的寂寞心情。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宝钗的用词还是十分精炼的。聚叶泼、攒花染、风前影、腕底香等,一句是一句,诗人作画的形态和美活灵活现展示在读者面前。
《画菊》和《忆菊》还遥遥呼应,我们等重阳。
如果《访菊》没有让给贾宝玉,估计薛宝钗就得写重阳见到菊花如何欢喜雀跃了。
宝钗的思路是,表面我们写菊,实际是写诗人的一系列心理和动作。
没想到林黛玉跳出了她设置的框架,翻出了新高度。
林黛玉的《咏菊》怎么写呢?
第一句,我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我想写,诗兴搅得我不得安宁,不写不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第二句,怎么写呢?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第三句,写的是什么?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最后一句,立意开始拔高。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自从陶渊明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她把诗人咏菊的这个动作这件事,升华到了咏叹菊花的高尚品格。
菊花高风亮节,那么深爱菊花品格的诗人呢?
你看,最后一句没有写诗人没有夸诗人,但字字是诗人。
只这一首,就当得起诗魁二字了。
再来看《问菊》
第一句:我为什么想到要去问菊花呢?因为我想知道秋天的信息,众人都不知道,只能叩叩叩去找菊花。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第二句:菊花我问你,孤标傲世的人应该和谁一起归隐?同样是开花,你为什么这么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第三句:你没有同伴,一定很寂寞吧,有没有值得你相思的人呢?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最后一句:但你不要担心,我是你的知己啊。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接着是《菊梦》
第一句:我在东篱菊花下醒来,看着云和月还不分明。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第二句:为什么要在菊花下睡呢?不是因为要和庄周联动,是因为我想念陶渊明先生的风雅。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这句和第一首的《咏菊》又进行了联动。
第三句:呼应第二首《问菊》,很想念远去的大雁。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最后一句又回归林黛玉本来面目。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黛玉品格高尚,然而有时候看人世太透,便更伤感幽怨。
所以李纨夸: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
这和林黛玉在教香菱时候那句“第一立意要紧”是一脉相承的。
探春的《簪菊》也是,好就好在一句: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这一句顶一万句。我有我的品格,随便别人怎么笑话。
史湘云的《对菊》这一句: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也拔高了品格。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这句就很大气,很湘云。别辜负秋光,别伤感。我们珍惜光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湘云、探春、林黛玉这三个人的风骨,各各不同。她们都写出了自己的风骨。
宝钗她呢,一直认为写诗不过是游戏。不值一提,打发时间而已。再加上她被自己出题时候的思路局限住了,没跳脱出来。所以就落了三甲。
但薛宝钗对自己的落第显然是不服气的。
因为她接下来在《螃蟹诗》里是这样写的: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薛宝钗对人也好事也好,一直是很淡的。没有人能真正在她心上,她也从来不把什么事真正放心上。看起来就一直很淡,淡的不真实。
但这次,她把心里话说出来了。我为什么无情呢?因为那些横行霸道的世人不配我用心。
薛宝钗骨子里也非常傲,但她把自己的傲掩藏起来了。她像谁呢?
《士兵突击》里的成才。
成才散烟,怀里三盒烟,十块的给连长排长,五块的给班长班副,一两块的给普通战友。
薛宝钗其实也是。燕窝螃蟹这些真要出钱的,送给黛玉湘云这些主子姑娘。旧衣服小礼物,给主子身边的贴身侍婢。袭人是贾宝玉身边人,和别人不同,所以还可以帮她做针线。
看起来她对谁都好,和谁都打成一片。但谁都不在她心里,谁都不会是她的枝枝蔓蔓。
薛宝钗在贾府在大观园,只想达成自己的成就,对这一干姐妹很难说她用了真心。
其实我一直很期待后四十回,经历过世事变迁家族兴衰后,会不会激发出她的热毒出来。
林黛玉也好、史湘云也好、贾探春也好,她们对人对事都真心以待,不避讳喜欢谁也不隐瞒讨厌谁。真就是真,假就是假。
所以她们不会在诗中隐瞒自己的性情。
林黛玉的骨,是我品性高洁,所以不愿意向俗世低头。
贾探春的骨,是我的品格得不到那些俗世人的认可,但我也不在意那些人的认可。
史湘云的骨,是我也傲,但我珍惜当下。
薛宝钗的《画菊》《忆菊》呢?美则美矣,没有灵魂,像精致的表演,画皮而已。
诗无骨不立。
宝钗无意在菊花诗上用心,只打算在自己设定的框架里游戏,落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