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与否,众所周知向来是存在支持、反对两种声音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便十分重视三峡工程问题。
可是这样一项规模巨大、涉及广泛的水利枢纽工程,显然是要经过缜密的科学调研、充分的民主讨论才能做出最终决断的。
而在“主上派”与“反对派”之间,彼此也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论战”。不得不说的是,即便是后来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通过时也仍旧有着多达177人反对,664人弃权,这也可见在三峡工程建与不建上的争议之大。
而对于这一点,1958年,毛主席视察广西参加南宁会议时,还直接点名了一对在三峡工程上的主上派、反对派“冤家”前来公开“论战”。
毛主席喜欢游泳,中国的大江大河一如湘江、长江都曾留下了他的身影。
而在游泳之间,他也尽显豪迈之情,留下了诸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等名句佳篇。
而对于三峡,毛主席也是心驰神往,有着《水调歌头·游泳》名篇,其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这也透露着毛主席希望在三峡修建大坝,以期实现防洪、发电等的美好愿景。
1957年,毛主席还提出了前往三峡游泳的想法。不过在罗瑞卿调查一番后,却赫然发现三峡漩涡、暗礁、潜流密布,要想游泳根本不可能,毛主席也只得作罢。但对于三峡、三峡工程毛主席却并没有忘记。
1958年1月6日,毛主席的专机到达南宁。虽然南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到底是冬天也已经有了些许的凉意。
不过这对于游泳爱好者的毛主席而言,既然到了邕江边的南宁,不去游泳是说不过去的。就这样,第二日的下午毛主席便在地方同志的簇拥下来到了邕江边。
而在邕江边上,早有南宁肥皂厂的工人梁亚华和几名业余运动员等待,他们被委任以陪同毛主席游泳的任务。看到毛主席众人不由得兴奋的叫了起来,而毛主席看到这些青年也一一和他们握手。
虽然一旁的警卫员表示江水有点凉,言下之意不言而明,可毛主席还是表示没问题,“你们能游泳的都过来游泳吧!”
就这样毛主席迎着江风、滔滔江水,在邕江游了40多分钟。期间,他还“调侃”犹豫的战士们不要害怕嘛!
1月10日,毛主席又一次游了邕江。这一次,他直接游到了津口渡口,上岸后还在303医院接见了医护和病患。
面对问询而来的群众,毛主席也是热情的向他们问好打招呼。
事后谈及两次畅游邕江,毛主席还“不无得意”的对好友周谷城表示“凡水皆可游”。而后南宁会议召开,在会上毛主席与一众地方的同志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讨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
会议期间,毛主席也接见了众多的群众,而对于国家的未来他也是信心满满,而心中埋藏着的三峡工程也不断闪过。
思忖之后,他决定把“主上派”林一山和“反上派”李锐请来南宁,展开一场公开的“论战”,此举也大有“理不辩不明”的意思。
林一山,乃是一位作风硬朗的老革命知识分子,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水利工程方面算是一方巨擘,担任的职务多与水利工程相关,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对于修建三峡,他是坚定的主上派。
至于李锐,则毕业于武汉大学工科机械专业,时任电力工业部水电建设总局局长等职务。作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型专家,他则是反对派。
就在二人到达南宁后,毛主席专门召开了一场研究三峡问题的会议。会议中包括了各大区、各省的负责人,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但主角却是林一山、李锐。
林一山从历史上列举了长江水患带来的各种灾害、损失,更从现实角度讲到三峡的建设水力发电上的重要性。
李锐则表示单纯以三峡工程要解决百年、千年一遇的洪水,是不现实的;同时三峡建设移民百万以上,负担沉重,而且三峡 的修建与世界形势、国防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二人一番话之后,毛主席又令二人各写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三天后再开会。就这样,林一山的《关于长江流域规划的初步意见》和李锐的《大力发展水电以保证电力工业十五年赶上英国和修建三峡水电站的问题》三天后问世。
在看完文章后,经过讨论,三峡也等来了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决定要修建。这无疑是深谋远虑的,当然也不意味着不修建,之后周恩来又被毛主席委任查勘三峡情况。
而在《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意见》的审稿后,毛主席有了下面的论断。
“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重要方面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做出定。”
显然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之后毛主席也曾多次问询林一山关于上有泥沙淤积等问题。1992年,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建三峡的决议,并于同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
2006年5月20日,三峡工程全面竣工,而毛主席希冀的“高峡出平湖”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