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小南海-余平美术作品欣赏

金融艺术嘉 2024-06-05 21:37:19

画说小南海

平时/文

是什么吸引我经常跑到小南海写生?说不清,道不明,黔江的美景多了去,为什么偏偏对小南海情有独钟?难道是哪傍晚的夕阳归舟,难道是哪静静的湖光山色,难道是哪百年前地震留下的奇山怪石,难道是小南海的鱼要用小南海的水煮才好吃,难道是皂角树鱼庄老板的纯朴热情,不不,都不是,又好象全都是,总之,来到这里我身心放松,仿佛时光停止了,忘掉了一切尘世的烦恼,画画、吃鱼、喝酒、胡侃海吹,很享受,很安逸。

重庆黔江小南海是国家地质公园,4A旅游景区,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南海村,重庆与湖北交界处,距黔江城30余公里,是一个融山、海、岛、峡诸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堰塞湖泊,也是中国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面积为197平方公里,主要自然景观有:大垮岩、小垮岩、轿顶山、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岩溶景观、泥岩页岩中的波痕、槽膜、冰川U型谷等,为地震灾害遗迹,兼有地质地貌景观的地质公园。这里有山之奇,石之怪,湖之美。

在黔江区美术家群中,我算画小南海是最多的吧,不敢说画得最好,但敢说与画友画得不一样,有一点点自己的感觉和味道在里面,我略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聊聊画作的背景故事。

《小南海系列——船》油画  70X60cm

这幅画于2015年,以一幅在小南海的写生画的,但己不是原先的写生了,因嫌写生中光有山水和天空,没有船的元素,感觉有点一般化,水里有鱼,渔人打鱼是常态,必须在画面有表现,恰好这时在微信中看到朋友在泸沽湖拍的照片中有船,而且是这种好看小木船,于是加在我画面的近景湖岸边,四条船,姿态各异,正合适。沈老师在审画时肯定了船的元素在此画中的作用,此画入选2015年重庆市美协举办的《情系武陵山一一黔江区美术作品展》和同年市美协文联"巴渝山水情"美术作品展。

《小南海系列——夕阳归舟》油画 120X90cm

这幅画的创作于2016年,可是花了我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是我最喜欢的孩子,灵感来源于某天傍晚在小南海晚饭后,在河边漫步,观尝湖边风景,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近景又有几坨大石头,甚为好看,我开始构思,如果再加上渔夫驾船归来,岂不是更生动,我立马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回家之后画出了一幅是水粉(如图),效果不错,接着我意犹未尽,陆续画出四幅油画。水粉在旅游学院展首展,江陵说可将远景中的两块石头取了不要,我采纳了。

水粉 80X60cm

在画油画时减去了,果然效果更好了,构图更显张力,油画画出后,我发给诗人老孙看,请他取个名,他回我《夕阳归舟》,喝酒时他豪言,你不但要画出黔江的小南海,更要画出世界的小南海,于是我大受鼓舞,哈哈大笑,大概是2018吧,中国写生学会在杭州举办首届学术大展,这幅画作为重庆分会的送选作品入选参展。同年春节在黔江区美协举办的迎春展中展出过,久哥在审稿时作了足部调整,他将石头的倒影,比我之前加重了些,湖面的远处加一条线,林兄眼尖,一眼就看出说远处那条线安逸。

几年过后,我尝试换一个色调和技法来表现同一场景,这一幅是正午的湖面,不叫夕阳归舟了,用色更纯,更大胆主观,完全脱离了客观景物那种灰色调,学习新印象主义的点彩画法,象我喜欢的毕沙罗那样去画出亮丽的色彩,于是就有了这幅橙红色调子的小南海,(如图)

油画    80X60cm

我仍意犹未尽,又用极简主义的简约风格画出夜色中的小南海,现在看来明度还需加暗,黑夜的感觉还不够。(如图)

印象派大师莫奈喜欢在同一场景,如朵草堆、卢昂教堂和滑铁卢大桥,不同的时段,画出多幅不同的变化的色调,这种对景物作深入研究的方法,值得效法,我在画这幅画时,也是力求从傍晚、夜晩、正午三个时段来表现。光傍晚的就画了三幅,一幅水粉,两幅油画,其中一幅是特写,石头画得大,一幅是宏观的大景。(如图)

《小南海系列——晨雾》油画   90X70cm

2016年我约重庆同学黄浩到小南海来画写生,我将他一家人带到我常住的皂角树鱼庄(吃住一条龙服务)住下,鱼庄紧邻湖边,朝向湖面,无论是住在那层楼的任一房间,都能俯瞰小南海湖面,在楼的前面有一棵百年老树一一皂角树,姿态很美,弯曲有致,象女人的腰,树叶还很茂盛,树前一享子,摆了三张园桌,墨客骚人在这时一边喝酒,一边欣尝眼前的湖光山色,诗情画意,扑面而来,不需要你找灵感,而是灵感自己找上门了,你想偷懒都不行,老板即时端上一大盆刚煮好的花莲鱼,得瑟地介绍,小南海的鱼,要用小南海的水煮才好吃,这是真的,多年前,我亲手试过。重庆知名画家、川美教授翁凯旋和他老师马一平先生、重师大教授沈小虞老师,来小南海写生,也是住这家鱼庄,也是在这张桌上喝酒,他们觉得这里的纯天然环境胜过任何豪华酒店。

扯远了,言归正传,黄浩来的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来到湖边采点,水面上大雾迷茫,对面的山若隐若现,忽从湖面上划出一条船来,这不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吗?于是马上支起画架,挤出颜色,开始铺大关系,等老板喊吃早饭时,已铺完一遍色。

油画 80X60cm

在这幅中,我听了浩兄的意见,画出了蓝灰调子,他说灰色高级,他在川美受过两年学院教育,所以熟悉灰调子,而我用色更纯更主观一些。

油画 80X60cm

《小南海系列——百年遗韵》油画  130X50cm

2017年的某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浙江画家耿鑫在重庆主城发的微信,就发微信邀他来黔江写生,他欣然接受,驱车前来,我俩在小南海画了三天,也住皂角树鱼庄,天公不作美,三天下了两天雨,大雨来临之前的小南海,乌云压顶,风起云涌,黑白对比强烈,有种激烈地冲撞、愤怒、呐喊的情绪,好得很,这正是我想要的,我猜想百年前,地震来临之前,可能也是这番景象吧,于是回到渔庄房间画下了这幅《百年遗韵》(如图  )后几经修改,才有了现在的面貌。

耿鑫写生的最后一天,我邀黔江美协的朋友久哥、亮哥、王胡子、朋飞到小南海,照例是喝酒吹牛日白,合影留念,为耿鑫饯行。

油画 50X60cm

《小南系列——全景图》油画 120X90cmX2  己为私人收藏

这是一幅大画,之前多是画的足部场景,这幅构思了一宏观点的大景,为慎重,先画了小幅水粉色稿,再画在两块120X90cm的画布上。

《小南海系列——晨》油画   30X40cm

油画 30X40cm

《小南海系列——石》油画 120X90cm

《小南海系列——姊妹篇》油画  70X60cm

这两幅画的大景,我力图用大色块,简约概括地画,这是我一惯的风格。

《小南海系列——傍晚》油画 120X90cm己为黔江新华中学收藏

这幅画完成后,春林看了说左边那块可以单独成画,于是我另画了一幅,右边的大石头就没要了。

油画  80X60cm

《小南海系列——吊桥》油画  90X70cm

《小南海系列——月夜》油画 120X90cm

画这幅,我是想画一下夜晚的小南海,我晩上在这里散步观察,有月夜的小南海多美呀,小船、独树、远山、湖面上月光的倒影、高挂的月亮,一切都笼罩在深蓝色的夜空中,使人想起库因芝那幅著名的《第聂伯河的月亮》。

《月夜》创作水粉色稿

《小南海系列——遛狗》油画  60X50cm

我画小南海多有水,唯这幅没有,是在湖岸边画的,小路两边的草和远山与小面积的天空及小路上遛狗的女人,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场景。

《小南海系列——码头》油画   80X60cm

这幅画是在2015年12月,黔江分行工会组织退休职工游小南海,特邀我参加,他们在打牌,我在码头写生,这幅画的优点是在冷灰的调子中,有树叶、船和房子的几块暖色,显得有活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

《小南海系列——吊桥之二》油画  80X60cm

这幅画是现场写生,回家后几经修改,原先对面的山画得太实了,近景的树和中景的桥就不突出,主次、虚实关系不好,经反复调整,终于有了现在的效果。

《小南海系列——岸》油画  70X60cm

《小南海系列——秋》油画 80X60cm

《小南海系列——大垮岩》油画 100X80cm

《小南海系列——牛背岛》油画  40X50cm

《小南海系列——湖上的风景》油画 30X40cmX2

《小南海系列——闸桥旁》油画  70X60cm

《小南海系列——日落》油画 70X60cm

《小南海系列——从树林中看到风景》油画  70X60cm

《小南海系列——牛背岛之二》油画  70X60cm

《小南海系列——码头之二》油画 100X50cm

《小南海水粉系列之一》

2017年我画了一批水粉画,因为喜欢吴冠中老先生的画,也有意无意地学了些他的技法,画作中似乎有他的影子,但表现的内容是不同的,他多画江南的山水,黑瓦白墙,我画的是小南海的奇山怪石,吴老讲究形式构,简约概括、精于对素材的提炼和挖掘,笔墨等于零的主张,我是深服其论,深以为然的。

《小南海水粉系列之二》

《小南海水粉系列之三》

《小南海水粉系列之四》

《小南海水粉系列之五》

《小南海水粉系列之六》

《小南海水粉系列之七》

这幅丹师点赞,我又画了一幅尺幅大的油画,不知那幅更好?一并放在这里。

油画  120X90cm

《小南海水粉系列之八》

《小南海水粉系列之九》

《水墨小南海之一》

尝试用水墨画小南海也很有趣味,那会使我找到一种放松的用笔,以少胜多的留白,水墨浓淡虚实的趣味。

《水墨小南海之二》

我爱小南海,画小南海,她是我忠实的模特,灵感的源泉,她见证了的我的艺术成长之路,她是我的巴比松,有米勒和柯罗在引路,我去画自己最熟悉的,最牵动我情感的东西,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画下去,山、天空、水、石头、树木、船、人畜都不能画成静止的东西,要画出生命的律动,画成有呼吸有情感的人,要用儿童的眼光去发现新鲜的世界,这才是艺术,这才是我找寻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余平,笔名及网名,平时,生于1963年,重庆酉阳人,汉族,常住重庆市黔江区,重庆市及中国金融美术家会员,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黔江区美协副主席,中国写生会重庆分会执行会长。

余平自幼热爱绘画,长期从事美术学习和创作活动,绘画风格简约概括,艺术语言朴实率真,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成人的技法去画是作者的格言。代表作有《小南海系列》共计47幅,其中《船》于2015年入展重庆市美协举办的"情系武陵山美术作品展",2017年在重庆市黔江区举办"余平黔江风景油画展"。

余平作为一名工行职工,近年来创作的油画作品《检查报告》、《暴风雨》、《深秋》、《河边的银行》、《山城之夜》、《家乡新貌》在重庆及全国金融美协举办的各种展览中入展及获奖。

2021年油画《暴风雨》获重庆金融美协第一届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22年油画《检查报告》获重庆经贸金融轻纺烟草行业迎二十大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22年油画《回家》获重庆金融美协举办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22年油画《深秋》入选中国金融美协百名画家作品展。

2023年油画《河边的银行》入选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庆祝工行成立四十周年职工书画展"三等奖。

2023年油画《山城之夜》获重庆金融美协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24年2月油画《家乡新貌》获入展中国金融美协"翔龙献瑞"2024迎春美术作品线展。

2024年第12期  总第527期

审编:于广生

编辑:鞠海涛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