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之父,骗走11亿研发经费,被揭穿后逃往美国!

九州品史 2025-04-18 11:45:05

你见过最‘硬核’的造假吗?

有人用砂纸磨掉芯片logo,骗走11亿科研经费,让中国芯片停滞13年——这位‘海归精英’的魔幻操作,连《惊天魔盗团》都甘拜下风!

2006年1月,清华大学论坛上一篇《汉芯黑幕》的帖子掀起轩然大波。发帖人自称是“汉芯一号”研发团队成员,揭露这款“国产芯片”竟是美国摩托罗拉芯片的“换皮”产品。

更荒诞的是,芯片上的摩托罗拉logo是用砂纸手工打磨掉的,而负责这项“核心技术”的,竟是一名装修工人。

网友辣评:“这哪是科研?简直是行为艺术!”

从“测试员”到“芯片之父”的魔幻包装

陈进的发家史堪称教科书级骗局:

知情人士透露:“他连Verilog语言都不熟,开会时总把技术问题推给‘商业机密’。”

16个月“研发奇迹”的砂纸密码

“汉芯一号”的诞生:

最绝的是“农民工技术”——装修工人用2000目砂纸打磨芯片,耗时三小时收费500元,比博士生“研发”成本还低。

11亿经费的“乾坤大挪移”

陈进的资本运作让审计专家都叹服:

审计报告显示,11亿经费中仅17%用于研发,83%流入关联公司和私人账户。

“三首歌芯片”的皇帝新衣

2003年2月26日的发布会简直是瞒天过海:

参会的李院士后来承认:“我们太渴望突破了,连针脚数都没核对。”

骗局崩塌:从长江学者到通缉犯

2006年的打假风暴暴露监管漏洞:

但司法介入时,陈进早已通过EB-1A“杰出人才”签证逃往美国,如今在德州经营中餐馆,门口对联写着“汉芯已成往事,炒饭才是永恒”。

“汉芯”事件引发连锁灾难:

2006-2012年芯片领域国家拨款缩减60%;

7所高校取消微电子专业,2000名毕业生转行互联网;

中芯国际28nm工艺研发推迟4年,直接损失160亿;

2010年前芯片领域VC/PE投资额仅为AI领域的1/20。

工信部官员痛心:“这不是损失11亿,是错过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血的教训催生制度改革:

这些措施助力华为海思、长江存储等企业崛起,2024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达37%。

在休斯顿唐人街“汉芯酒楼”,55岁的陈进依然保持着上海腔调。当食客问起墙上的“芯片之父”锦旗,他总笑着摆手:“那都是年轻时闹着玩的。”而在万里之外的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新生入学第一课永远是《论科研伦理——从汉芯事件说起》。

或许这就是科技发展的辩证法则:有些人的名字,注定要成为后来者的警示碑。下次听说“弯道超车”时,不妨想想那几片带着砂纸痕迹的摩托罗拉芯片——真正的创新,从来没有捷径。

本文材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下架,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

1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