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我国决定对日本战俘好一点,让他们自己选回去还是留下。大部分人都是回去的,但有一个日本女护士却决定留下来,她愿意用自己剩下的日子来赎罪。
后来,她学会了讲如皋那边的方言,还跟一个中国男人结了婚,把余生都献给了医疗和健康的事。
临终前,她这么说:“我终于帮日本人还了欠的债,下一世我一定想成为中国的人。”
那这位日本姑娘到底是谁?她都经历了些什么传奇的故事呢?
1925年,伊藤郁子在北海道降生。自小她就对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长大成人后,郁子加入了圣冈市“红十字会”的护士学校,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护士。
毕业后,她原本以为自己会去医院治病救人,可没想到,日本政府将她征召入伍,她随部队来到了中国东北的战场,在那里她成了一名东北第一陆军医院的军医。
起初,她跟许多日本同胞想的一样,觉得打仗是不得已之举。可到了中国,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全是骗人的。
在战场那头,伊藤郁子亲身见证了日军干下的种种恶行。
她瞧见那些日本军官对着无助的中国百姓举起了屠刀,听到了妇女和孩子们那撕心裂肺的哭叫声,也亲眼看见日军抢夺粮食、烧毁村庄的残酷景象。
这让她心里很不好受,对日军的行为感到特别羞愧和气愤。
尽管日军行为疯狂,但他们还是打不过坚持正义的中国军人。不久后,日军开始败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伊藤郁子工作的医院变得非常乱。
院长把所有医护人员叫到一起,说为了保住日本军人的面子,大家得一起自杀。
突然间,整个地方充满了害怕和绝望的气息。可那位院长不管大家怎么反对,拿着枪押着大家走到了牡丹江边,逼着他们要么跳河要么剖腹。
当时有人哭,有人发抖,但没人敢不听话。一个个地走到了江边,都不情不愿地跳了下去。
伊藤郁子望着奔腾的河水,心里又矛盾又害怕。她实在不愿意就这么放弃,可当时的情况,她实在没得选。院长举着枪,语气凶狠地催她,她一闭眼就跳进了冷冽的河水里。
好在伊藤郁子从小就会游泳,技术不错。就算水流湍急,她也抓到了一块木头,在水面上漂了起来。
快要坚持不下去了,正巧一队中国军人看到她在河里挣扎。
他们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把她救了上来。当她睁开眼,发现救她的人是中国军人,心里既惊讶又感激。
让人没想到的是,那些中国军人不仅没对伊藤郁子下手,还给了她吃的和住的地方。
这番好意让郁子内心感动,也让她对中国人有了全新的看法。
没过多久,郁子就走了,她把头发剪短,打扮成男人,跑到解放军医院,做了护士,帮中国人治病救人。
在中国那家医院,她头一回深切地体会到了友情和正义的力量。
记得有个双下肢截肢的小战士,对伊藤郁子特别友好。换药的时候,他从不哼哼唧唧,也不让伊藤觉得添了麻烦。
可到最后,小战士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临终前,把仅剩的那个苹果留给了伊藤,这个举动让伊藤永远都忘不了。
战后,伊藤郁子面临回国还是留下,她选择了留下。
她决定用余生来弥补日本人的过错,帮他们偿还欠债。
来到中国后,伊藤郁子被派到牡丹江的野战医院工作,她用所学医术回报这里的友好,并在生活里慢慢适应了这个国家。
后来伊藤掌握了汉语和汉字,还用她的血拯救了17位解放军战士。
东北军区的副司令周保中,去医院探望伤员时,特意接见了她,还表扬她是“日本女中的豪杰”。
1950年,她被分配到山西的康复医院工作。在那里,她邂逅了她的终身伴侣,一位名叫宗序定的中国军人。
宗序定那时正躺在医院里治病。伊藤郁子很快留意上了这位沉静且坚韧的中国军人。
宗序定也对这位日本护士的温柔产生了好感。尽管他们语言不同,可彼此间却好像有某种说不出的投缘。
之后,宗序定开始教伊藤郁子学中文,伊藤郁子也和他一起学日语,最后,他们俩成了恋人。
不过,他们俩的感情路上有点坎坷。有人对伊藤郁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示怀疑,也有人怕宗序定会受影响。
尽管如此,伊藤郁子和宗序定还是决定坚持。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开玩笑,伊藤郁子干脆申请了中国国籍,而宗序定也全力以赴帮她适应这里的生活。
最后,在亲戚朋友的祝福声中,他们俩幸福地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段爱情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还成了中日友谊的一个美好例子。
1954年,伊藤郁子跟着丈夫搬到了江苏,开始新的生活和工作。她在这边继续用她的医术帮助别人,还不辞劳苦地做着社区里的好事。
她好几次不求回报地捐血救了人,还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食物分给需要帮助的病人,真真切切地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精神。
伊藤郁子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后来她生了个女儿,还会说如皋的土话。就这样,她完全融入了中国生活。
1972年,中日关系恢复了友好,伊藤郁子有机会回日本看看亲人。她回国的消息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84岁的老母亲看到郁子时,眼泪直流。她说自己岁数大了,希望郁子能陪她走完最后的时光。
连日本外相大平正芳都亲自去见郁子,恳请她留下,做个榜样。
但最后郁子还是决定不留下。她表示:“中国才是我真正的家,那里有我老公孩子,还有那些爱护我的人。”
一年后,她毅然决然地回了国。之后的日子里,每逢有人提议让她去日本安家,伊藤郁子都礼貌地拒绝了。
她说道:“我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中国人,我的根扎在这片土地上,我的心也留在了这里。”这种浓厚的情感,让她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退休后,伊藤郁子并没有放松自己。她还是忙个不停。
她常去学校和社区,分享自己的故事,推广中日友好。此外,她还做课外辅导,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给年轻人提供帮助。
1994年,伊藤郁子的伴侣宗序定离开了人世。
到了1998年,日本红十字会给郁子寄了一封信,想请她和孩子们回到日本生活,还答应会处理好她的养老问题。不过,郁子仍旧没有决定回去,她表示虽然喜欢日本,但更爱中国。
到了1999年,郁子的母亲已经110岁高龄,还希望女儿能回到国内。郁子虽然心里挺难受的,但她记得自己之前答应过的事情,于是还是选择留在了这里。
没过多久,伊藤的妈妈过世了,郁子就留在我国给她妈妈守孝。
2016年,已经92岁的伊藤郁子在江苏的如皋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临终之际,她心里还牵挂着中国,强烈地表达了对这个国家的深厚感情。她说:“我爱中国,我是中国人。”这句简单的话,概括了她一生的真实想法。
伊藤郁子的一生真是传奇,从日本护士变成了中国公民,历经战乱到和平岁月,她用行动展示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爱国和国际主义。
她的故事就像中日友好的一个鲜活的例子,也是人性光辉的一面。我们应当铭记这位尊敬的老人,铭记她对我国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92岁前日军女护士伊藤郁子去世,生前曾加入解放军以赎前罪
抗日纪念网站报道:日本女护士嫁给中国军人,选择留下不回日本,用一生来弥补对日军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