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上将可谓咱军队中的一号猛将,他在战斗时期攻城略地,建国后还负责指挥对越战争,把敌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在战场上,许世友有时也会碰上难以应对的挑战。在华东战场上,他就遭遇了一座十分棘手的小县城,敌人将他的前进步伐堵住了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
就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身边的一名班长灵机一动,给他提了个妙计,帮他顺利攻下了这座小城。他最终是怎样赢得这场胜利的呢?
一、一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小县城解放战争一开始,国军就迫不及待地派出大军攻占山东地区。老蒋对这块土地早已垂涎三尺,国军想凭借人多势众的优势来消灭我军各地的根据地,结果却遇到了敌人的严厉围剿。
我军的指战员可不是吃亏的,粟裕将军带领下,以精湛的指挥成功让国军节节败退。老蒋见状,自然机灵,赶紧让国军各个部队抱成一团,企图重新利用他们的兵力优势,想通过人数来压制我军。
而粟裕将军在此期间,获得我军打入敌军内部的地下党同志送来的绝密情报,抓住敌军贪功冒进的这一习惯和漏洞,带人将张灵甫连带整编74师围困在孟良崮。
这一战国军五大王牌之一被全歼,国军各部纷纷胆寒,彻底改变了我军在山东地区的劣势局面,开始了由守转攻的局面。
整编74师被我军彻底消灭,这一击让国军受到重创。不过,老蒋财力雄厚,向美国购置了一批新的武器装备,迅速恢复士气,再次向山东挺进。毛主席迅速调整了战术,意识到山东局势正在发生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还没达到实力巅峰,解放军硬碰硬有些吃力,还是得凭借灵活的运动战来消灭敌人。毛主席深知,只有通过运动攻坚战,才能彻底打破敌人的阴谋和计划。
于是,毛主席根据当前的战局,决定把打击敌人的任务交给山东地区的许世友领导的部队。计划是从胶济铁路出发,沿途逐个消灭敌人,之后再转向清津浦路,继续清剿敌军,直至打到徐州地区,彻底把整个山东的铁路线掌握在我们手中。
这会儿,胶济线被国军上将王耀武掌握,他负责山东的事,挺棘手的,手下的部队到处都是,青岛、济南、潍坊都有,他们在周村、张店等地还重兵把守。接到新任务后,王耀武决定把第一仗放在周村。
他派侦察兵去探查敌人的阵地和兵力分布,之后开始进行短期的整军,调动全军士气。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战斗便拉开帷幕,经过整军后的部队变得格外高效,不到十天就迅速攻下了周村和张店的敌人,成功切断了敌人在多条线路上的联络。
这点小胜没让许世友太在意,毕竟他心里明白,周村和张店的国军只是地方驻军,力量分散,根本算不上国军的主力,威胁没那么大,战斗力也相对弱,所以短短几天就解决了三万多敌人。
分散的部署非常适合我军展开机动战,毕竟这可是咱们最拿手的战斗方式。攻打那些小型阵地基本上都顺风顺水,最棘手的就是城市攻坚战了,就连一座小县城也不好搞定。
而在许世友部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城市必须拔除,那就是潍坊,这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连通多地,更是国军撤退时的必经之路,掌握着整个山东枢纽,为此必须拿下。
不过当时我军在攻坚方面没啥经验,许世友对能否攻下这座小城潍坊也没抱太大希望。城里镇守的是国军第九十六军的军长陈金城,他手下还有附近的几支势力联手在一起。
许世友明白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所以不能硬碰硬,得想点智谋。为此,他提前把作战计划上报中央,打算在周村战役结束后,稍作休整就立刻搞攻潍坊的战役,想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此时我军虽是连续打下了不少地方,潍坊却变成了一座孤城,但这也让敌方指挥官陈金城紧张起来。他在城内外加紧了防备,特别是在东西两侧,修建了三道防线,设置了上百个子母堡垒,还有地雷和其他陷阱,层层防护得可真是严密。
这三道防线像是紧紧相连的链条,既是独立的防御线,又像是阵中的阵。国军把这种防守设计视作坚固的堡垒,根本不信我军能攻破。再加上我们手头缺乏大规模的攻城武器,王耀武对潍坊的攻势也满怀信心。
敌人甚至认为我军可能放弃这块地方,转而集中火力在济南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防守济南。然而,就在敌人放松警惕的时候,许世友带队悄悄来到城外,这场战争开启后,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攻坚战,意义非凡。
为此,陈粟两位首长对此非常关注,要求许世友必须攻下潍坊。他提前对敌军的布置进行了侦查,深吸一口气,知道这场仗不好打。因此,他召开会议,认真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
二、难打的城市攻坚战侦察兵们对潍坊周边的桥梁和出入道路进行了细致的侦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作战方案。接着,他在进攻周村的过程中,逐个消灭潍坊附近的其他据点,慢慢削弱潍坊地区的防御力量。
战斗一触即发,我军攻城的场面非常惨烈。没法用大炮清理外围据点,咱们的武器对那些子母堡垒可没啥效果,结果只能让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逐个攻克。
潍坊的防线让我们真是憋屈透了,敌人守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整整打了半个多月才慢慢把他们的外围据点给清理了。可这时我们也累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消耗,弹药和物资已经过了一半。
负责主攻的26团经过半个月的苦战,士兵们已经累得不行了。在敌人的强大火力下,我军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挪,战士们采用坑道战术,慢慢接近敌人的城墙。不过,敌军的内部物资储备相当给力,想要一口气攻下还真不容易。
城下经过我军战士锲而不舍的进攻变成一个无底洞,用战士的生命填补这个窟窿,我军在战斗时想尽各种办法完成突破,多次无果后,暂时想一想的破城方式,没有正确的打开方式,无异于在浪费战士们的性命。
三、一班长给出的建议刚开始时,我军有几门大炮,但潍坊的城墙和城门是加厚的青石板。等到最后的几发炮弹也用尽了,依然没能突破。正面攻击没能成功,昨儿个的努力白费了,所以我军决定试试挖地道的办法,想找个新的突破口。
可守城的国军也不是不懂如何打仗,守在城墙周围,哪里有动静也不拿枪射击,等着我军上来,直接用城里的大炮轰,挖一个地道轰塌一个,给我军造成大量损失。
部队组织突击队,因为没有强攻的经验,往往都是无功而返,有一次开会提出将炸药包扔到城墙上进行爆破,木杆长度不够,踩上云梯也没多大效果,携带的炸药包引线太短,还没上墙头就炸了。
没有多少效果,反而浪费炸药包,在一次集思广益的时候,其中一个班长提出一个解决办法,他告诉许世友,可以在木杆上面装上滑轮,那样就能在炸药包爆炸之前送到城墙上炸出一个缺口。
许世友听闻这是一个好主意,立马让人加班加点改良炸药包和木杆,配上滑轮之后,效果十分显著,突击队的战士们来到城墙外,直接将四十公斤重的炸药包扔到墙头完成爆破,炸出一个缺口。
看到效果明显,其他战士也立马跟着模仿,经过几次爆破,终于炸开了一个缺口。负责突击的战士们冲进缺口,继续跟敌人激战,成功吸引了其他两个城墙上敌人的注意。许世友得知突击队的战士正孤身奋战。
他立刻命令其他两个城墙加强攻击,多次出击拿下东南两个城墙,紧接着及时支援西城墙的突击队,圆满完成了攻城任务。这场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我军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是我军第一次城市攻坚战的胜利,意义重大。
这场战役开启了我军在解放战场反击的全新篇章,攻城的心得体会传遍了整个军队,各个部队都能有所借鉴,为后来的城市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