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今年实施,将为防暴力伤医带来什么?

互联圈速讯 2020-01-02 17:02:39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曦 综合报道 2020年6月1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将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内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 在这部法律中,多处阐明对医务人员的保护。例如,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全社会应当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此外,该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场所。 这些规定对于近期热议的防暴力伤医有何意义?近日,数位医学、法律专家进行了探讨。

司法机关有了介入“医闹”纠纷的权力 “用法律形式把医院列入公共场所,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医闹问题不再是单位内部问题,而是社会公共问题,国家将用刑法手段治理医闹行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高艳东说。 以前,医院是属于《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规定的内部保卫范围,治安防范能力比较脆弱,一旦发生暴力事件,很难得到公安机关的及时处置,严重威胁着医患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艳东说,医院被正式列入公共场所范围后,使医院的治安主体从“保安”上升到“公安”,司法机关有了介入医闹纠纷的权力。这是对“医闹”事件严重性的进一步强调,将其从行政法推向刑法高度,是对涉医违法行为打击处理力度的加强,也是对目前执法不严、消极执法的一种立法回应。 同时,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冯磊表示,“公共场所”的含义还不仅仅是保障,公共场所在空间上更容易形成开放性,成为向公众展览之物。因此,医疗机构也要逐渐适应医疗信息公开、透明和报告等要求,适应社会公众和有关机关监督管理的要求。这一方面,医疗机构也要有所准备。

2019年12月31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为住院治疗的患者送去福字。 最好的执法就是最好的预防 医院为公共场所,在法律依据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在执行中能否得到落实?多位专家表示,最关键的是如何执行。目前,一些司法机关对医患纠纷都采用了“选择性执法”,没有进行严格执法。 高艳东说,执法机关和医院在多数情况下会基于患者的弱势地位,认为“死者为大”,同情患者、无原则迁就死者家属。医院方的忍气吞声,也是助长医患纠纷歪风邪气的原因之一。 “最好的执法就是最好的预防。”高艳东认为,如果在一开始出现医闹现象就进行行政处理,就可以把一些暴力伤医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出现伤医案件时,要第一时间进行司法处理,进入司法程序,根据犯罪情节对行为人定罪量刑,严格执法、司法,也将大大减少医患纠纷等职业伤害。 冯磊说,在司法、执法问题上,应该区分医疗纠纷与暴力伤医。“伤医暴力大都涉嫌刑事犯罪,与以民事争议为主的医疗纠纷是不同的,不能因为基础性的医疗纠纷,而淡化了对暴力伤医的处理。”

医院不能“只看病、不看人” 近年来,随着打击医闹的力度不断升级,根据相关数据,涉医违法事件今年大幅度下降,但是医院的患者投诉数量却在上升。 “加大力度打击医闹,固然可以震慑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干扰正常的就医秩序,但即使再严格的执法,其实也不会完全杜绝医闹等行为的发生,”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说,他建议,医院应该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例如加强对医院进出人员的安全检查,在急诊等关键部门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对高危患者的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对于保障医护人员执业安全的问题,在医院管理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王月丹认为,“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还是领导责任不落实,在我国的暴力伤医事件中,还从未有过医院负责安保的领导被追责。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落实医生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除了多处明确国家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其第四十条规定: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坚持公益性质,所有收支均纳入预算管理,按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设置并控制规模。 王岳说,医院必须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理念,顺应国际医学理念的发展趋势,尊重和保护患者利益,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将“治病救人”的行医目标,尽快转变为“帮助病人”的行医目标,“这才能让我们的医务人员安全起来,不能再只看‘病’,不看‘人’了。”

2019年12月31日,医务人员在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参加义务献血,缓解“季节性缺血”。
0 阅读:608
评论列表
  • 2020-01-03 06:36

    只看钱,不看人[呲牙笑]

  • 2020-01-03 07:00

    哪有什么“医闹”,就是犯罪行为。

    徐州用户15xxxx6739 回复:
    你是医生
  • 2020-01-03 07:59

  • oo
    2020-01-03 02:20

    带来个屁,还能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