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尔班语出惊人,力挺内塔尼亚胡让中俄没想到,原因恐怕只有一个

文墨史记 2024-11-26 17:45:59

当国际刑事法院(ICC)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出逮捕令后,全球舆论迅速发酵。大多数国家的态度基本在意料之中——美国一如既往地站在以色列一边,欧洲国家态度复杂但基本尊重ICC,而中俄等国则呼吁通过国际法实现公平正义。

但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举动,却成为了事件中的最大“意外”。不仅公开反对ICC的裁决,他甚至邀请内塔尼亚胡访问匈牙利,并承诺逮捕令在匈牙利毫无效力。这一表态在欧洲内部引发轩然大波,甚至让中俄感到错愕。

ICC针对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无疑是对以色列总理在加沙军事行动中的行为发出的严厉谴责,这项裁决指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构成“战争罪和危害人类罪”,特别是在加沙地带剥夺平民基本生存权利的举措。

内塔尼亚胡与前国防部长加兰特一同成为通缉对象,这标志着ICC首次对“民主国家”现任领导人发出逮捕令。以色列对此迅速反击,指控ICC“反犹”,并获得美国的坚定支持。但是,这并未改变欧洲国家普遍支持ICC的立场,包括法国、德国和英国在内的主要成员国都表示尊重法院的决定。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匈牙利作为ICC签约国之一,却毅然决然选择了与欧盟大多数国家唱反调。欧尔班明确表示,ICC的裁决是“错误的”,并声称这一决定不仅破坏国际法,还会加剧地区冲突。

他邀请内塔尼亚胡访匈时,甚至向以色列总理保证“足够安全”,暗示匈牙利不会协助执行逮捕令。匈牙利的这种态度无疑在国际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要知道,欧尔班的这种力挺并不仅限于表态,而是通过外交行动彰显其立场。

那么,为什么欧尔班要在这样一场几乎全球共识的事件中公开力挺以色列?答案之一与匈牙利国内庞大的犹太人群体密不可分。在二战期间,匈牙利曾参与迫害犹太人,战后对此充满悔恨。建国后的以色列迅速成为匈牙利修复关系的重要对象,两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展开了长期合作。

为了维系社会稳定和弥补历史创伤,匈牙利政府长期对以色列采取亲近政策。这种深刻的历史烙印,使得匈牙利在任何涉及以色列的国际事件中,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姿态。

此外,从现实利益角度看,匈牙利的这一举动同样有迹可循。以色列在经济、军事和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显然是匈牙利看重的,而贫困、动荡的巴勒斯坦显然无法提供类似的合作机会。

欧尔班选择支持以色列,与其说是道义上的选择,不如说是一场利益权衡的结果。在加沙军事行动引发国际谴责时,匈牙利的沉默或力挺,也正是基于这种“经济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匈牙利并非只在巴以问题上表现出与欧盟的矛盾。在俄乌冲突中,匈牙利是欧盟内少数支持俄罗斯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匈牙利严重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供应。

即便在西方对俄制裁压力下,欧尔班仍然选择与俄罗斯保持经济联系,并多次公开反对对俄能源制裁政策。这种与欧盟“唱反调”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生存策略——为了确保国家利益,欧尔班可以不惜与国际主流意见对立。

从更广的视角看,欧尔班的外交策略不仅仅是基于历史和经济考量,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匈牙利近年来频繁挑战欧盟的主流立场,无论是移民政策还是司法独立问题,匈牙利都在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主权捍卫者”形象。

此次在内塔尼亚胡事件中的表态,无疑延续了这种对抗欧盟的姿态,同时也巩固了匈牙利国内右翼选民的支持。对欧尔班来说,与其说是支持内塔尼亚胡,不如说是借机表达匈牙利对国际规则的不满。

而中俄的没想到更多来自对匈牙利一贯外交态度的错判,作为与中俄关系密切的欧洲国家,匈牙利在很多国际议题上与中俄保持一致。但是,在此次事件中,欧尔班的公开力挺无疑站在了中俄的对立面。中俄一直敦促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推动和平进程,而欧尔班此举显然削弱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压力。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也让中俄感到意外。

但尽管匈牙利的这一举动在国际上引发巨大争议,但从欧尔班的角度来看,他的立场始终围绕国家利益展开。无论是历史遗留问题、现实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形象塑造,欧尔班的每一步棋都极具针对性。至于内塔尼亚胡是否会接受这份邀请,以及匈牙利的这一立场是否会进一步撕裂欧盟,显然还需时间揭晓。

整体来看,在这场围绕国际刑事法院裁决的风波中,欧尔班的举动为复杂的国际局势增添了更多变数。从历史到现实,从欧洲到中东,这场博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际规则与国家利益之间永恒的矛盾。

0 阅读:5

文墨史记

简介:军事智库分享,提供深度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