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林徽因最终选择嫁给梁思成反映出了一些什么问题?
其实婚恋这种事情有很多种情况,有一种可以说是起始于现实,归结于现实。
听着是不是一点也不罗曼蒂克!本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花前月下或是才子佳人这种现实发生的事情也好,还是文学虚构的作品也好,爱情从来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主流,传统文化不会花太多笔墨去讲这个。
说白了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从来都是一个非主流!
现代人关于爱情的很多观念实际上很多都受到了西化的影响。就拿民国林徽因的故事来讲,她当初选择梁思成就是出于一些现实的考虑。
她选择徐志摩或是金岳霖首先一个对方的父母就未必会同意!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传统的人,不太会喜欢这种和男性文友有着太多现实交流的女人,传统的父母都不太喜欢交际广泛的儿媳。
这就是传统的观念,中国人的结婚从来都不是婚姻中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家人的事情。
而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就不一般了,学贯中西,思想开放,包容性更强,不会在乎一些细枝末节。而事实上梁启超也非常欣赏这个有着西方文化背景的多才多艺的儿媳。
除了和梁思成有着共同的现实爱好——建筑学之外,以上的原因也是林徽因最终选择梁思成结婚的一个很现实的原因。
这个叫作爱情起始于现实。
然而选择梁思成就是林徽因最好的结婚对象吗?往后看,大家就知道最终梁思成还是辜负了林徽因。
在林徽因离世后,梁思成不顾众人的反对,选择了学生辈的林洙,大跌一众亲朋好友的眼镜!
为了什么?林洙才貌方面肯定不如林徽因!应该是为了贪图林洙对他生活起居方面的照顾,还是很现实的原因。
这就是爱情归结于现实。
从梁思成娶林洙的那一刻起,林徽因和他的婚姻故事就已经打了折扣。
从古至今,历来被人们传颂的经典婚恋故事始终是矢志不渝、忠贞不二的人间佳话。这种我认为才是最浪漫的爱情。
都觉得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很浪漫,其实哪有那么多浪漫。
所谓浪漫的爱情,往往是西方人文学作品影视剧中的主流。看文学作品,西方人更多的是骑士与公主,而中国传统文学讲的更多的是家国天下。
现实没有那么多浪漫,真正的浪漫始终是少数!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国人的很多观念都在不知不觉地被影响了!爱情婚姻就是其中受到很大影响的一项。所以我觉得有些事情很有必要讲一讲。
婚姻要出于现实的考虑并没有什么错。比方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生存问题如果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结婚以后的生活只会更加的捉襟见肘,有了孩子也不能很好的尽到父母的责任。还不如“穷则独善其身”。
影视剧小说等等对现代人的影响太大了,其实爱情没有那么多罗曼蒂克,有的只是选择和责任。
林徽因开始选择梁思成是因为现实,梁思成最后选择林洙也是因为现实。
选择现实是没错,但终归多了一份市侩世俗。不是没有浪漫的爱情,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本来就是一种人类的劣根性。
婚恋中一心一意是追求更高精神境界中最起码的追求和修行。
真正的浪漫首先是一种因爱而产生的责任共同体。要么不选择,选择了就要白头到老,不能白头到老也要忠贞不二,这才是真正浪漫的爱情!
李悟空写情,是为了破情。
写爱情正见,破婚姻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