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清代•胡林翼题岳阳楼联



在历史的长河中,岳阳楼以其独特的魅力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清代胡林翼所题的这副对联:“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无尽的韵味。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此句意味深长。眼底乾坤,乃是世间的广阔天地、万千景象。若一个人心灵狭隘,目光短浅,不能以开阔的视野和豁达的胸怀去看待这世间的种种,那么即便登上这岳阳楼,手持美酒,也无法真正领略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美好。就如同那些总是拘泥于琐碎之事,被功名利禄所束缚的人,他们眼中只有眼前的蝇头小利,心中没有广阔的天地,登上高楼也不过是徒增烦恼,无法感受到那浩渺宇宙的神奇与美妙。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则进一步升华了这种境界。胸中云梦,象征着内心深处的宏伟抱负、丰富情感和广博知识。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宽广,能够容纳世间的风云变幻,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志向,才有资格与仙人相对,吟诗作赋,表达出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比如古代的李白,他胸怀壮志,才情四溢,其诗作犹如天马行空,不受拘束,正是因为他心中有那无尽的“云梦”,方能留下千古传颂的诗篇。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副对联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时应有的态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果不能放开眼界,放宽心胸,就容易被困境所压垮。而只有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强大的内心,才能在逆境中坚守自我,追求理想。
从文化的角度而言,这副对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胸怀和境界的重视。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一直追求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境界,这种追求在胡林翼的这副对联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总之,胡林翼的这副对联不仅是对岳阳楼景色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深刻思考和启示,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领悟。
这对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意境,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两种不同的心境与人生态度。下面是对这对联的阅读理解分析:
上联:“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字面意思:如果一个人无法放开眼界,去包容、理解眼前的广阔世界(乾坤在此处泛指天地万物),那么他就没有必要登上高楼,借酒消愁或抒发情怀。
深层含义:这里,“放不开眼底乾坤”暗指心胸狭窄,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而“登斯楼把酒”通常象征着文人雅士登高望远、借酒抒怀的行为,但上联却以一种反问的方式提出,如果内心没有那份豁达与宽广,外在的行为就显得空洞无意义。
人生哲理:鼓励人们要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能够接纳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否则,即使身处高位或试图通过外在行为来表达情感,也难以达到真正的精神满足。
下联:“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字面意思: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完全消化、容纳心中的壮志豪情(云梦在此处用作比喻,象征广阔无垠的胸怀和梦想),他才有资格或能力面对仙人吟诗作对,表达自己的高远之志和深邃情感。
深层含义:“吞得尽胸中云梦”强调的是内心的充实与强大,是一种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体现。而“对仙人吟诗”则是一种超凡脱俗、接近理想境界的象征,意味着只有在内在精神世界达到一定高度时,才能与外界(即便是象征超凡的“仙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
人生哲理:下联鼓励人们不断修炼自我,提升内在的精神力量,只有当我们真正拥有并驾驭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才能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与他人或自然和谐共处,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总结
这对联通过对比“放不开”与“吞得尽”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传达了关于人生境界、胸怀与自我修养的重要信息。上联警示人们,缺乏内在修养和宽广胸怀,外在的行为只会显得苍白无力;下联则激励人们不断追求内在的成长与提升,以达到与自然、宇宙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整体而言,这对联富有哲理,引人深思,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