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刚推开门,就听见邻居钟先生大着嗓门在吼女儿:“別学你妈妈,她太笨了。”
我停住脚步,想听听女儿和她妈妈有啥回应,但没有,静悄悄地……
少顷,我在楼下,见到钟先生父女。钟先生右手牵着女儿,嘴里还叽哩叭啦在跟女儿数落她妈妈:“你妈妈就是笨,什么事都做不好……”
我听着他的话,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很不是滋味。
钟先生是个事业有成的人,在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任职,收入不菲。妻子是一名全职太太,他们有一个六岁的女儿。
日常的接触中,很明显感觉出钟先生的妻子在家根本没有话语权,更糟糕的是,钟先生瞧不起妻子,总在女儿面前诋毁她妈妈。
这样的家庭状况,不仅妈妈活得压抑,女儿的成长也必将面临很多问题。
1,现实生活中,随意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半已不是个别现象。
邻居钟先生一家显然如此,我身边的朋友、同事也不乏有这样的人,网络上更是经常见到。
几个朋友家庭聚餐时,小林不管聊到什么话题,或碰上什么事,总习惯数落丈夫的不是,不放过任何机会显示自己比丈夫厉害。
在一帮朋友及孩子的面前尚且如此,那么他们在家里的相处情况可想而知。从她儿子对他爸爸的眼神和言语中,分明感觉出儿子对他爸爸的不尊重。
似乎这种互不尊重已经成为某些人的常态,甚至成为炫耀的资本。
手机视频中无数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一脸霸气地责问一方家长,另一方家长则乐得哈哈大笑。而责问的口气和内容分明带着低毁的味道。甚至,再小点的孩子,还有边骂边打家长的镜头。
不知拍摄者是何种考虑何种心态,或者仅仅是生活的再现?但观者似乎应该反思一下: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相处模式,是否在对孩子进行不良诱导,是否伤害了孩子伤害了家?
家庭生活中,往往因为夫妻中一些条件的不对等,一方存在过分优越感,习惯性出现对另一方的诋毁行为;或者因为脾气的暴燥,不经意间出现诋毁语言?
有的习以为常,有的不知不觉。所以,如果可以,每个人都自问一下: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半?你做过吗?
2,诋毁只是爽一时之快,但后患很多。
因为心中的偏见或恼火对另一半口不择言进行诋毁,虽然一时爽,但对于夫妻双方,是一种伤害;对于孩子,则留下很多看不见的后患。
第一,让孩子对被诋毁的一方家长产生不尊重,孩子的教育大打折扣。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双方共同进行,若一方得不到孩子的认可,另一方将是“独力难撑”。尤其是被鄙视的一方是经常跟孩子接触,料理孩子的起居饮食的,孩子不听话、叛逆几乎是必定无疑。
第二,孩子学会了埋怨指责,成了一个不善于理解、包容他人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双方,或父母一方对另一方总说坏话,总是贬低的环境里,目濡耳染,孩子的性格难以得到好的发展,长大之后社交可能存在较大问题。
第三,孩子会失去安全感,对人不信任。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可依靠的人。家里最亲密的人尚且如此,孩子难免会产生茫然之感,有时还可能面对父母的互相不满而不知所措,待人处事变得敏感、多疑,个别可能还会出现心理障碍。
第四,孩子会变得不自信,不相信未来。
孩子是父母的共同产物,父母的问题有时会映射到孩子身上,不管在别人的眼光里,还是在孩子自我认识里,孩子有时会不自觉自我怀疑,而父母诋毁中的不好形象也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可能会不相信未来,可能会对婚姻产生厌烦、恐惧。父母这种诋毁的相处模式,可能会害了孩子一生。
3,聪明的父母,哪怕夫妻有矛盾,也会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好温馨的氛围。
生活纷繁复杂,任何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相处中,难免会有一些分歧和矛盾,身为长辈,如何在孩子面前解决好矛盾,这体现出家长的智慧和修养。
聪明的父母,通常能做到这么三点。
第一,夫妻恩爱,互相尊重,在孩子教育上,各施所长。
一方面,坚持不在孩子的面前争吵,有分歧留着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处理,如果确实需要马上解决,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情绪,做好心平气和。
另一方面,在孩子的面前互相肯定对方,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双方各自的付出和优势,让孩子学会尊重,享受愉快。
第二,夫妻万一控制不住发生争吵,也就事论事,不说评价性的话,不说攻击性的语言。
任性发泄是夫妻在孩子面前争吵的大忌。争吵中,坚持不在孩子面前骂对方“笨”、“蠢”、“无能”、“品质败坏”等定性语言。这样的争吵,不仅伤害另一半,更是伤害孩子,让孩子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无助。
第三,夫妻万一在冲动之下说出过激的话,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道歉,把问题解决掉。
语言有时如锋利的剑,可以把家里每颗心都划得伤痕累累,甚至可以将一个家捣毁,所以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使用。一旦发现伤人,要及时自我检讨,请求原谅。这样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学到如何解决矛盾冲突,和达到和睦相处的方法。
总之,既为父母,就不可任性,父母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着孩子。其中夫妻的争吵、对伴侣的诋毁,对孩子而言,是一种看不见的“内伤”,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调整好心态,珍惜缘份,懂得良好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生长的重要性,严以律己,不诋毁任何家庭成员,且行且惜,比起片面追逐让孩子上名校,接受优良教育,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