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商,ASML可以说是近几年芯片产业高速发展的最大赢家之一。作为一家建立于1984年的半导体新兵,ASML相对于英特尔、IBM等巨头毫无疑问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得益于芯片需求的旺盛,如今ASML市值已经高达2603亿美元,远超英特尔的1142亿美元和IBM的1220亿美元。
因此ASML的一举一动也受到半导体产业的高度关注。对于目前美日荷三方芯片协议,当大多数科技企业都选择持否定或者观望态度的时候,没想到ASML却成为第一个站出来发声表明支持的芯片巨头。
ASML首席执行官Peter Wennink表态:“我们明白三方芯片协议将不仅仅影响最先进的光刻机,同时也将对其他类型的设备造成影响。”(We understand that steps have been taken that would cover advanced lithography tools as well as other types of equipment)
对于何时生效,Peter Wennink则认为会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来完善最新的规则(we expect that it will take many months for the government to write and enact new rules)。按照ASML首席执行官Peter Wennink的表态来看,三方协议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而ASML作为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厂商也将遵守这一协议内容。
为了遏制国内芯片以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在过去几年内动用了多种手段,包括禁止高端芯片设备、禁止先进芯片等等,但是由于仅仅只有美方自己参与其中,最后导致了两个后果。
首先是荷兰、日本等其他芯片产业强国趁机抢占市场,增加了收益和利润,相反美企则陷入了大规模的衰退。高通2023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22年12月25日)净利润22.35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的33.99亿美元暴跌了34%;英特尔四季度营收同比下跌32%,亏损额6.64亿美元;AMD 2022年全年净利润13.2亿美元,同比下降58%……
另一方面则是国产芯片同样开始崛起并蚕食市场,2022年国产芯片总量达到3241.9亿颗,日产芯片数量达到9亿颗。进口芯片数量5384亿颗,同比下降15.3%减少970亿颗。在所有芯片进口国中,美国同比下降29.2%成为下降最明显的国家。
如果美方继续进行这种单方面的断供,那么等待其的结果只会是高科技企业失去竞争优势、裁员扩大、产业链崩盘……因此在劣势之下,美国选择拉上日荷两方,成立三方芯片协议来增强对于国内芯片产业的封锁。
强迫日荷加入芯片三方协议,美国实际上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仅仅自己断供的话,那么承担损失的只有自己,利润和市场反而会被日荷所占据,有朝一日英特尔、高通等企业被松下、日立等厂商取代也并非不可能。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美国才选择把日荷绑上自己的战车。
对于这个三方协议,日本则表现得十分聪明,包括尼康、佳能、日立在内的众多厂商纷纷选择沉默。要知道曾经日系半导体厂商才是全球最为强大的势力,但是由于遭到《美日半导体协定》等一系列的打击之下最终陷入了衰退。
如今依靠国内对于芯片的强大需求,加上美国半导体陷入困境,日系半导体厂商好不容易才在夹缝之中找到发展的机遇,因此对于美日荷三方协议这种东西,并非出于真心支持,更大程度上是想要应付了事。
没经过打击的荷兰和ASML则显得“太过天真”,如今主动发声就相当于递上“投名状”,也让自己站在聚光灯之下。根据数据统计显示,ASML在国内的收入达到22亿欧元,占据ASML整体收入比例的14%,也是ASML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在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更是占据了ASML收入的34%,成为最大单一市场。要知道这还是在没有购买EUV光刻机的前提下得到的数据。
如今ASML选择充当“马前卒”,对于国产芯片产业来说,在短期内必然会造成极大的冲击。但是从长远上来看,也让更多芯片企业明白“造不如买”的思想应该彻底摒弃。迟做总比不做好,是时候将更多注意集中到光刻机等芯片基础设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