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0岁吴冠中在伦敦乘坐巴士,他用一枚硬币买了车票,售票员给邻座一个白人找钱时,顺手把吴冠中付的硬币找给了他,谁知白人皱眉摆手:“中国人的硬币脏。”售票员只好换了另一枚硬币给他。
那时,吴冠中正在国外留学,旧中国的留学生在欧美国家常遭到歧视。
白人嫌弃那枚硬币,就是因为他看到这枚硬币是从一个中国人的口袋里掏出来的。
011946年,吴冠中以美术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民国教育部公费留学生。
第二年夏,他和十几位同学一起搭乘美国游轮“海眼”号漂洋过海。
中国学生买的是四等舱,肮脏,风浪时颠得最疯狂,吊着上下铺的铁链摇晃得“哐当哐当”响。
中途离船登陆时,头等舱、二等舱的外国乘客纷纷给美国服务员小费,出手阔绰,几十、上百美元不等。
中国留学生急忙开了个会,每人凑几元,集中起来由一个代表交给美国服务员,服务员却轻蔑地说:“我不收你们四等舱里中国人的小费。”
青年吴冠中
这次公费留学是中法文化交流项目,留学生在法国的费用由两国政府分摊,并不富裕。
到巴黎的第一天,吴冠中被安排在一家旅店里,可是房间看起来很别扭,床铺一侧和天花板上都镶着大镜子,后来才知道这是以前的妓院改造的旅店。
后来,吴冠中定居在法国大学城,那里有留学生宿舍,由法国提供地皮,各国政府自己出资建馆。
瑞士馆是新型悬空建筑,日本馆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馆呢?没有。
建馆的经费被贪污了,中国留学生只好分散着寄人篱下,吴冠中就寄宿在比利时馆。
老年吴冠中
吴冠中如饥似渴,到巴黎头几天就跑遍了当地的博物馆和画廊,因为美术学院的学生凭学生证可以免票。
参观卢浮宫时,馆里只有吴冠中一个人在看断臂的维纳斯,一名管理员走过来,高傲地挖苦他:“你们国家没有这些珍宝吧?”
吴冠中立即用流利的法语反击:“这是希腊的,是被强盗抢来的。你没有到过中国,你去吉美博物馆看看被强盗抢来的中国珍宝吧!”
吴冠中写生
在国外,吴冠中像一块海绵一样汲取着艺术知识,他节衣缩食,只为了每个暑假都能到其他欧洲国家参观博物馆。
在外国旅行时,没了大学城的学生大食堂,又进不起饭店,吴冠中就每天三顿都吃面包夹肠,为了躲避异样的目光,他总要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匆匆吃完。
在伦敦他遇到一件小事,像一把尖刀刺入他的心脏,永远拔不出来。
一天,吴冠中乘坐伦敦红色的双层巴士,售票员正在依次给乘客售票。
轮到吴冠中时,他用一枚硬币买了票,售票员把票撕给他,那枚硬币仍捏在手里,转头向他邻座的一个白人售票。
找钱时,售票员顺手把手里的硬币找给了那个白人,结果白人气呼呼地不肯接受,因为他明明看到这是出自中国人的钱,售票员只好从皮袋里换了另一枚硬币找他。
02受尽歧视的中国留学生,做梦都在渴望祖国的富强。
1949年,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到巴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大会是露天的,吴冠中也去旁听了。
会后,中共代表在附近一家咖啡馆邀请部分留学生叙谈,介绍解放战争的形势和解放区对留学生的政策,希望大家学成后归国建设新中国。
每个人都面临着去、留的抉择,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各人的专业与回国后如何发挥的问题,至于生活待遇这些考虑反倒很少。
吴冠中在画室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巴黎学生会立刻挂出了五星红旗,驻法使馆来干涉,扬言要把学生押送去台湾,威胁扣发旅费。
吴冠中等40名公费留学生索性全部住进使馆大厅,请愿“红旗要挂,路费要发”,使馆里乱成一团。
后来,学生胜利了,有些人拿到路费就提前回国了。
其实在出国前,吴冠中已经做好了不回国的打算,因为他认为国内搞美术没有出路,他想在巴黎扬名立万,飞黄腾达。
三年的勤奋学习,他卓越的绘画功底获得了苏弗尔皮教授和外国同学的尊重和欣赏,可强烈的怀乡情结让他动摇了。
他说:“作为一粒种子,我或许能在巴黎开花,但绝不会长成一棵松柏,因为松柏只护卫故国。”他想回到中国,从传统的根基上长出新枝。
下定决心后,吴冠中拒绝了教授为他签署延长公费留学的好意,在1950年离开了巴黎,回到了新中国,脚踏实地地开始了摸索油画民族化的道路。
03回国后,吴冠中受聘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特殊时期,他在河北农村劳动,住在农民家,没有绘画的条件,他就借老乡的粪筐做画架,被人戏称为“粪筐画家”。
他作了画首先拿给房东大娘大嫂们看,等她们由衷赞叹:“多美啊!”他的心里才会感到安宁。
吴冠中与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苏利文交谈
1989年,香港“万玉堂”画廊举办吴冠中个人画展,他的水墨画《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售出,开创了中国在世画家国际画价的最高记录。
1992年,伦敦大英博物馆罕见地打破了“只展文物”的不成文规定,主办了吴冠中个人画展,开展当天,英国王储亲自剪彩。
1993年,巴黎塞纽奇博物馆展出了吴冠中的新画作,并以市长希拉克先生的名义授予他“巴黎市金勋章”,因好评如潮,展期也从原定的1个月延长到了2个月。
中华民族的复兴成就了吴冠中先生的辉煌,而先生也用一生的心血为祖国增添了荣耀!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