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耳机有时候并不难,深知自我需求,特别是为了特定环境或功能下的选择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不得不说,真无线耳机确实是当下耳机的内卷之王,但充斥着低端低质,造就了市场的良莠不齐,还选择真无线真的是唯一选择吗?
正如上图的两种选择,带线的运动蓝牙耳机解决了真无线不牢固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安全隐患以及小部分听诊器效应。而骨传导耳机的开放式设计,一度在运动圈火了一把。只不过但凡稍微有点要求的人就知道,这种“换一个器官”的聆听方式肯定无法突破音质问题,所以仅靠“震动”只治标不治本。
那么究竟有没有通过耳膜聆听,且兼顾开放式结构的产品呢?其实很早前市面上是有的,而且比较成熟了——颈挂式音响,包括索尼早期推出过(型号SRS-NS7R)。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耳机对于穿戴有更高的要求,发型、配饰、甚至眼镜党都会产生影响。对于需求,索尼工程师们深知人体工学的重要性,这才有这款老面孔新形态的Float Run。
创新思路,全新设计看到索尼可以推出全新设计结构的耳机产品,不仅对爱好者还是行业而言,都算是一个积极信号。相信大家对于这样的新形态有着更过的疑虑,就比如佩戴、开放特性、音质效果等。
我已经花了一周时间对其进行实测,虽算不上长测,但对于主打运动场景还是有很多积极的参考价值。接下来,我从设计、佩戴、音质三方面进行实测,希望可以给即将上车的你一些小小的帮助。
包装没什么可说的,没有一丝塑料出现,环保理念贯彻到底。充电线非常短,可以随意丢到收纳袋中,突出了轻便特性。不过对于这种长续航的耳机来说问题不大,不带线也没问题。
“真”环境声的好处对于运动爱好者而言是真正的刚需,加上没有任何耳压、听诊器效应、甚至耳道炎症风险,Float Run可谓是精准击中原本只能考虑骨传导耳机的消费人群。
在LinkBuds S之后,索尼深知减重秘籍,此次就将Float Run重量控制在33克。在耳挂结构,后侧耳鳍支持,实现重量均匀分布。进一步解决轻盈和稳固无法两全的难点,即便是幅度再大,也不至于松动。
我觉得Float Run能有如此优秀的兼容性,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整体轻盈,配重比做得比较好;二是三角结构,末端(LR图标处)贴合固定有一定自适应能力,人体工学优势明显。放在以前,真的难以想象下还有动圈可以这么玩,开放式运动耳机优先选择骨传导耳机的时代要过去了。
自在运动、全新听感首先就是杜绝听诊器效应、无耳道接触、基本外放不漏声(前文有提到),这就对于运动状态下听歌有着很大的帮助。全开放的听感与真无线的透明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后者没有动态调整(也很难做到)对于运动环境下十分不友好。而Float Run的声音是有着明显的前置包围的感觉,当增加音量时,音乐只会有一种“覆盖”的感觉,环境音更像是一个独立的通道不受影响。那我就可以接受用更大点的音量来增加听感,并且保证了真实完全的环境音,确保运动状态的安全环境。
原本我觉得运动耳机就应该重低频弱细节,后来我回家再听这首歌的时候,听出了与户外不一般的感受。歌曲中电吉他铺垫的细节更多的出现了,听者清晰抓住和弦部分的细节表现,突出日式R&B独特韵味和曲中小人物大梦想的情感表达。
正如我前文提到,Float Run无法做到六边形战士,但其可将(佩戴)舒适、(运动)稳固、(动圈)好听,这三要素相结合,实测下来其“偏科”部分综合表现确实不错。骨传导不再是唯一选择,身边的运动健康人士终于是等到了替代选择。大厂原创优势再次凸显,几乎无竞品,对于热爱运动和音乐的我而言,Float Run短期内肯定可以成为首选且没有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