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逼退张飞、马超的曹魏名将,其实盛名难副,近似水货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5-03-19 14:55:48

三国时期,曹操的用人水平无人能及。

不过,虽然他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但最倚重的,还是以曹氏、夏侯氏为代表的宗亲势力,代表人物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和曹洪。

这四人算是一套,都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资历深,战功高,无比忠诚。

其中,曹洪的军事才能跟另外三位相比,明显有些盛名难副,是四人组中妥妥的拉分项。

一、四人组

曹操分兵,如果只能选一个人,那非夏侯惇莫属,相当于刘备之与关羽。夏侯惇能力全面,虽无卓越战功,但四平八稳,曹操可以把后背放心地交给他。

曹仁是四人当中军事能力最强的,和周瑜、关羽硬刚都不落下风,在同时期的曹魏集团中,仅次于张辽。

夏侯渊虽然智商有点不在线,但也是独当一面的大将,能把马超撵得到处跑,就是死得有点早了。

而曹洪除了早年与董卓作战时,舍身救过曹操一命,算是一份硬功劳,其他的战功都有些水分。

他的业绩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跟在曹操屁股后面,四处刷级打小boss;

二是曹操的刻意培养,有点像朱元璋帮衬他的发小汤和。

而单独带队时,曹洪的战绩基本上菜得一批,近似水货。

另外,个人品行方面,曹洪贪财吝啬,嚣张妄为,跟另外三位没法共论。

二、曹操的帮衬

可能曹操也感觉曹洪的功劳不如其他人,所以经常刻意给他安排“送分题”。

1、196年初,曹操在荀彧、程昱的劝说下,派曹洪领兵迎接东归的汉献帝,遭到了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的拦截。

汉献帝当时的护卫团纷争激烈,战斗力着实一般。

袁术当时主要的精力放在徐州刘备,而且他的手下已经有好几拨投降曹操了,颇有些自顾不暇,不太可能派什么精锐去拦曹洪。

按理说,曹洪应该能手到擒来。

但面对实力平平的董承和苌奴,曹洪毫无办法,只能无功而返了!

2、197年,张绣降而复叛,袭击曹操,杀死曹昂、典韦,后被曹操击退。

此时,曹操要收拾袁术,就把曹洪留下应付张绣,但曹洪还是不争气,连吃败仗:

公遣曹洪击之,不利,还屯叶,数为绣、表所侵。

张绣属于游击型选手,因为有个贾诩辅佐,不能算是送人头的,但总体实力有限。

曹洪却连防守都做不好,真是难堪大任,逼得曹操只好再次亲自下场。

3、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洪倒是牛了一把:

在曹操亲率5000精兵奇袭乌巢时,留下曹洪镇守大本营,并出色完成任务。

但这个过程也很惊险。

当时,袁绍派张郃、高览率领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曹洪奋力防守。

此时,乌巢丢失,张郃被袁绍猜忌,准备投降,曹洪却不同意。

这要是把张郃逼得走投无路了,真有可能和曹洪玩命。

还好曹操留下了荀攸。

是荀攸劝说曹洪,才收下了张郃。

如果听曹洪的,不仅战局可能发生变化,还让曹操错过张郃、高览两员猛将。

4、218年,曹洪在下辩大破吴兰,逼退张飞、马超,在汉中大战里,为曹操取得了一场难得的局部胜利。

这场仗曹操总算是给曹洪安排明白了。

虽然曹洪是主将,但曹操特意安排了曹休、辛毗做副手,并嘱咐两人:

“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今佐治、文烈忧不轻矣。”

言外之意,曹洪啥水平我心知肚明,你们两人要像张良、陈平辅佐刘邦那样,好好帮衬一下曹洪啊。

曹洪有个优点,就是有自知之明。

一看这么安排,曹洪立刻明白啥意思了:

主意都由曹休拿,功劳算在我头上。

有了这份“逼退张飞马超”的战功,曹洪在军中的人设算是立起来了。

三、德行浅薄

曹洪非常贪财,曹操曾感叹说,自己都没他有钱。

曹丕年轻时跟曹洪借钱,曹洪却小气得很,不肯出借。

曹洪还经常纵容他的门客胡作非为。

226年,终于被曹丕捉住小辫子,新账旧账一起算,给判了个斩监候。

要不是卞太后死命保他,曹洪就死他侄子手里了。

当时,曹魏很多正派的大臣都看不上曹洪。

满宠、杨沛、杨阜收拾曹洪那些嚣张的门客时,丝毫不留情面,甚至连轻易不露声色的司马懿都厌恶他。

232年,曹洪寿终正寝。

曹洪并不让人讨厌。

一方面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曹洪只是一员武将。

另一方面,曹洪有些憨傻天真,承认错误特别真诚(知错就改,改了再犯的那种),说话也一直保持军人的那种直爽。

换句话说,敬重他的不多,亲近他的不少。

215年曹洪随曹操征讨张鲁,轻松胜利后,给曹丕写信说:

“张鲁水平太次了,汉中那么险峻,换个中等智力水平的人来守,我们就不好办。”

知道自己跟大才子曹丕的话风不对路,曹洪就请了另一个大才子陈琳代笔,上面的糙话一下子逼格满满:

“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而我军过之,若骇鲸之决细网,奔兕之触鲁缟,未足以喻其易。......是以察兹地势,谓为中才处之,殆难仓卒。”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四人组中曹洪战功最次,品行最差,却活得最久。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