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京报网报道 ,特朗普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对贸易伙伴加征“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此政策一经出台,全球哗然。
特朗普声称,此举是为了“让工厂和就业回流美国”,试图以“美国优先”的姿态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但现实却朝着相反方向发展,第一个在这场关税博弈中遭受重创的,竟是美国自身。
在全球供应链紧密交织的当下,美国这一单边主义举措,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美国消费者最先感受到切肤之痛,物价大幅上涨,生活成本急剧攀升。
特朗普(资料图)
据安德森经济集团分析,汽车关税可能致使进口车价上涨2万美元;耶鲁大学研究表明,关税导致价格上涨,使得普通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减少3800美元。这对于本就受高通胀困扰的美国中产阶级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消费能力被严重削弱。即便白宫宣称将用关税收入“减税并偿还国债”,但这对于民众实际遭受的损失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美国产业层面同样陷入困境。以特斯拉为例,海外零部件成本因关税上升,导致其生产受阻,股价暴跌7.84%,充分暴露了美国制造业的脆弱性。美国钢铁业本期望借关税获益,然而,由于其进口钢铝多来自中国和印度,关税不仅未能让钢铁业迎来利好,反而推高了本土汽车、机械等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陷入“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尴尬局面,凸显了供应链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难以独善其身的现实。
国际舞台上,美国也正变得愈发孤立。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引发众多国家不满,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和领导力。传统盟友欧盟批评其“破坏西方团结”,日本直言政策“违背日美协定”,澳大利亚更是斥责“这不是朋友的行为”。当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伙伴也加入反制行列时,美国在全球地缘经济格局中逐渐被边缘化,沦为“孤岛”。这种孤立不仅削弱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更为其他国家深化区域合作创造了战略契机。
关税政策还冲击了美国的科学核心设施。美国作为全球实验室设备和试剂最大的进口和出口方之一,新一轮关税政策导致科研设备和用品价格大幅上涨。此前,特朗普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如关闭多个研究项目、解雇大量联邦机构科研人员、计划大幅削减研究经费等,使得科研预算本就紧张。如今,关税政策更是让美国科研面临“持久损害”的风险,阻碍了美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特朗普(资料图)
此外,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反对声音。美国第一经济大州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纽森公开表示“不支持、亦不会执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甚至在某些领域配合其他国家展开对话。加州作为美国经济总量第一的州,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以及农产品出口等领域与海外市场联系紧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严重损害了本州企业和工人的利益。
从政治角度看,加州作为民主党的铁票仓,与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联邦政府在诸多议题上存在分歧,纽森的抗命之举,也有巩固自身政治地位、迎合本州选民的考量。这一事件凸显了特朗普在推进关税政策时面临的国内阻力,其政策难以获得各州和产业界的普遍支持。
而特朗普对此似乎并未有充分的认识,仍坚称不会暂停关税政策。他拒绝了欧盟提出的与美互免关税的提议,声称“不行,这完全不够”,“他们在贸易问题上欺骗我们” 。然而,现实不会因特朗普的固执而改变,美国正为其错误的关税政策付出沉重代价。
特朗普(资料图)
这场由特朗普发起的关税竞争,看似是美国向全球挥舞“大棒”,实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强行推行单边主义,不仅扰乱了全球经济秩序,损害了多边贸易体制,也让自身陷入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困境。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贸易战中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如今,美国正站在经济衰退的边缘,特朗普政府若不及时调整政策,美国经济恐将陷入更深的危机,而全球经济也将因美国的错误决策遭受更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