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在抗日时期是什么处境?

徽视沧海 2019-04-13 11:49:50

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曾经被外国人随意捕杀,还曾被当成哈巴狗来养,有一只熊猫还成为了英国人的战斗英雄。

那是一个时局动荡,风雨飘零的年代。1862年到1874年,法国传教士戴维听说四川宝兴一带有很多的珍稀动物,就到了宝兴一教堂担任传教士。1869年,戴维在一家农户家里发现了一个从没见过的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毛皮,农户告诉他这是一种叫“白熊”、“竹熊”、“花熊”的温顺动物。戴维激动坏了,认为这是一种从未从未发现的全新物种,于是雇佣了20个猎人为他抓捕。                                                                                                                                                                                   

 

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戴维打算把它带回法国,没想到“黑白熊”根本经不起环境变化和路途的颠簸,刚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把它做成了标本,带回了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的标本诞生了。                                                                                                                                                                                

 

博物馆主认为这种动物既不是猫也不是熊,和西藏发现的一种猫熊有些相似,就起名“大猫熊”。后来重庆平阳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受人关注。只不过当时展览用的国际书写格式从左到右“猫熊”,可当时的人们喜欢从右往左“熊猫”,熊猫之名就传了起来,成了习惯,大熊猫也就定了下来。大熊猫的发现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者、猎人、博物馆标本采集员来到中国寻找这种珍贵的动物,其中包括罗斯福的两个儿子西奥多·罗斯福和克米特·罗斯福,他们在大凉山开枪打死了一只大熊猫,带回了美国制成了标本。1936年四月,纽约的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利斯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组成了两人探险队来到汶川,设置陷阱捕捉大熊猫。11月探险队另一个成员——美籍华人杨廷昆在树洞里捕捉到了一只西方人梦寐以求的活体大熊猫。露丝把大熊猫装进了一个大柳条筐里,在海关登记表上写了“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就轻松混出了海关。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大熊猫。成都的教会学校华西大学在其中帮了大忙。在大熊猫产区呆了20年,有“熊猫王”之称的英国人丹吉尔·史密斯在1936年到1938年的3年间,共收购了9只活的大熊猫,并把其中6只带到了英国。二战期间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明”,在德机的轰炸下镇定自若、嬉戏玩耍,成为了伦敦人民心目中的战斗英雄。“

像中国的许多事物一样,熊猫在国外大出风头以后,在中国的地位迅速攀升。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政府开始限制外国人的捕猎活动。

我们的国宝,宝宝有如婴儿般可爱,哦不,比人类婴儿还要可爱无数倍;成年熊猫表示不服:年龄再大,我也是个宝宝,不信你看,一头黑白相间的“猪猪”正朝这边滚滚而来……

我们的国宝,倔强不服输,熊孩子打架一定会很认真;爬树也一定要爬到最高处,看最美的风景……

我们的国宝,勤俭节约,吃东西从不浪费,掉在身上一点渣渣都会吃得干干净净……

我们的国宝,喜欢撒娇,一旦看中你的大腿,你可就别想跑了:瓶瓶奶拿来,窝头拿来!

我们的国宝,优点太多太多,多如繁星,就不一一叙述了。

一家人,什么最重要?一辈子,什么最重要?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