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风吹透小轩窗。日影映回廊。案头针线轻翻弄,绣几朵、娇蕊含芳。丝线穿梭春景,锦帛织就韶光。
闲来信手赋词章。墨韵染笺长。海棠枝上啼莺处,韵平仄、思绪飞扬。春日时光正好,悠然沉醉何妨。

一直觉得,会做女红的女人,很美。

我妈妈年轻的时候,会缝补,会做衣服,会绣花,会做虎头鞋,会做“山袜”(上山干活的必备用品)……

那个时候还没有缝纫机,只能依靠针线和一双勤劳能干的手。

妈妈在姐妹中排行最小,但也最心灵手巧。
两个姨妈相继出嫁、外婆去上海做了帮佣后,妈妈就跟外公、舅舅、干妹妹,在老家宜兴生活。
那时候的日子很苦,妈妈要一边读书,一边帮家里挣钱。

因为妈妈针线活儿做得好,所以就尽量挤出时间来,做山袜,让外公挑到街上去卖。
山袜,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用具,就好比现在的鞋套。
但做工非常讲究,做起来也很费工夫。
一般都是当地上山干活的男人来买,也有妇女来买给丈夫穿的。
当地人会上山挖笋,打板栗,干各种山里的营生,所以,穿草鞋和布鞋,是完全不行的,一定得穿上山袜,腿脚才不会受伤。

山袜是套在草鞋外面穿的,底厚(千层底),结实,鞋筒要高至膝盖,但不能高过膝盖,否则穿起来膝盖不能打弯,干活就不方便了。
因为妈妈还要读书,做其它家务活,所以,做山袜的时间实在有限,基本上,要3-5天,才能做成一双。

攒够10双左右,外公就挑着担子出去卖。
因为妈妈做的山袜又好看又结实,所以外公每次一出摊儿,山袜就被抢购一空。
还有很多顾客抱怨说,外公挑出来的货太少了,他们来了几次都没抢到。还有顾客跟外公预订呢。
外公心中欢喜,但嘴上却故作为难道:“啊呀,那可不行哦,我家小女儿又要念书,又要带弟弟妹妹,又要做家务……她没有多少时间做山袜呢……”外公一边推辞着,一边接下了一堆“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