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台积电正式公告对美投资追加方案:在原有650亿美元投资基础上新增千亿美元注资,累计投资规模扩大至1650亿美元。根据规划,该公司将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科技带建设包含3座3纳米制程晶圆厂、2座3D先进封装测试厂及1座异质整合研发中心的超级半导体聚落。

伴随着这笔美国史上最大规模外资项目敲定的消息传出,岛内舆论哗然。民众痛批台当局“卖台求荣”,担忧台积电技术外流、产业链被掏空,甚至沦为“美积电”。台股市场反应激烈,台积电股价一度跌破千元新台币大关。
面对这种情况,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紧急回应,称追加投资是因“美国客户需求激增”,北美市场已占其营收75%,且强调“台湾本土投资不受影响”,2025年计划在台新建11条生产线。

然而,岛内专家和民众并不买账。质疑声聚焦两点。首先,资金流向矛盾:台积电近年频繁增资海外子公司(如TSMC Global累计注资5915亿新台币),被指为应对美国政策波动“留后路”,实际挤压了台湾本土投资空间。
其次,技术转移隐忧:美国新设封装厂和研发中心可能加速技术外流,前台积电工程师指出,原本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将“复制到美国”,削弱台湾优势。

在台积电此番“豪赌”的背后,实则是美国双重施压结果。关税大棒:特朗普多次威胁对台湾芯片征收25%关税,并拟废除《芯片与科学法案》,台积电原定66亿美元补贴恐落空。投资扩产被视为“交保护费”以规避关税。
合资压力:美媒披露,美国曾推动台积电与英特尔成立合资公司,甚至要求其“技术输血”英特尔代工厂。不过,台积电暂时还没有妥协,此番扩大投资,或许就是为换取自主权。

可让台积电没想到的是,反转竟来得如此之快,据外媒报道,台积电原以为通过增资可避免与英特尔深度绑定,但美方要求其参与英特尔晶圆代工合资项目的压力却丝毫未减。
更棘手的是,英伟达、AMD等核心客户对合资兴趣寥寥,仍倾向依赖台积电独立代工。与此同时,英特尔18A制程延期问题暴露,技术竞争力存疑,台积电“借美制美”的算盘恐落空。正因如此,不少外媒纷纷表示,情况开始反转了。
现如今,岛内民意沸腾,学者痛批台当局“将台积电当伴手礼”,民众疾呼“美国只会榨干台湾”。朱凤莲更是怒批称台当局“倚外谋独”,出卖民众利益,终将会自食恶果。而美国内部亦现分歧,很多议员都质疑补贴外资的合理性。

台积电估计都懵了,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却陷入“双输”的夹缝。它所面临的困境,折射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政治化趋势。美国以“安全”之名行技术霸权之实,而台湾当局的短视政策加速了产业空心化。反观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市场潜力巨大。
技术互补:大陆市场在成熟芯片领域已站稳脚跟,目前最缺的正是台积电的先进工艺。与此同时,背靠大陆完善的工业体系,台积电也能够逐步摆脱对美国配件与技术的依赖。
市场引力:大陆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台积电若深化两岸合作,可依托大陆需求对冲地缘风险。

可以预见,台当局若继续“去中亲美”,终将会让台积电沦为美国棋子;唯有拥抱祖国沃土,台积电才可避免被“掏空”的命运,未来方能在半导体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台积电的“美国梦”正演变为一场豪赌。当技术霸权遭遇市场规律,当政治胁迫碰撞产业理性,唯有回归民族利益与经济本质,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历史终将证明,背靠祖国,才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唯一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