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前,农村的小朋友都是玩土长大的。
那时候家在农村的小伙伴,哪来的玩具啊。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好像连“玩具”这个词听都没听过。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暑假,同桌到我家来找我玩。结果,我们俩又拿出暑假作业,讨论起来。因为家里实在没有什么玩具可以玩。
不过说起来,我们的“玩具”其实也不少,只不过没有一件是真正的玩具。
我们那时候的“玩具”,有树,有泥土,有土坡,有小水沟,有蚂蚁这样的小虫子,还有其他小朋友。
没错,其他小朋友也是我们的“玩具”,大家互为玩具。
壹不上学时,我们会玩各种游戏,比如把所有小伙伴分成两“国”。一国是好人,另一国是坏蛋,然后两国交战,以胜败论输赢。
输的一国接受惩罚,赢得一国施以惩罚。惩罚有时是在脸上抹泥巴,有时候是一人挨一下打,有时候罚对方爬树摘果子给获胜方。
至于捉迷藏,那都是很普通的游戏了。
记得有一回黄昏时分,我们抓阄,谁抓到了阄,谁就去藏起来,其余人负责寻找。
胆子最小的三娃子抓到了阄,他兴高采烈地跑去躲藏。
其实我们都知道他藏的位置,只不过没有马上找出来,那样就太没有趣味了。
我们这些孩子假模假样地呼喊着,传递着信息,在打麦场上各家的麦杆垜里慢腾腾找人。
三娃子自己藏在一个麦杆垜里,捂着嘴嘻滋滋地偷着乐。
我们很配合地找着找着,“孩子王”二虎突然把我们招呼到一块,示意我们各回各家,把三娃子一个人扔在那里……
这回我们玩了一票大的。我们其余七八个孩子都回了家,三娃子他妈眼看天都黑了,也不见三娃子回家,就到村子里四处找、家家户户地问。
三娃子最后被找到的时候,在麦杆多里睡得正香呢,口水把胸口衣服都湿透了。
那天晚上,我们的“领导”二虎被他爸拿鞭子抽得哭爹喊娘,还是三娃子她妈妈给救了下来……
从那以后,我们的小团伙,再也没有组织过捉迷藏游戏,担心不知道谁会上演昏睡一个多小时的“独角戏”,然后又挨一顿痛打。
贰爬土堆也是一种游戏。我们村周边没有山,不过有土坳。土坳因为下雨,会形成一个个斜坡,把原本两三米高的落差抹得没有了危险。
天晴好的时候,我们排成队,一个个会从土坳的斜坡往下“滑”,乐在其中。

除了土坳,那种很小的土坡我们也不会放过。就像视频里那样。
不过这种游戏费裤子,把衣服弄得脏兮兮,为了回家不挨打,我们都会在回家前互相拍打掉彼此屁股和腿上的泥土。
当然,那个年代农村小孩的游戏,几乎找不出不把衣服鞋子弄脏的。
那时候,把胳膊、手掌划破是常有的事。
谁“负了伤”,小伙伴们就会抓来一点干透了的细面黄土撒在谁的受伤位置,血很快就止住了。
我大哥刚学骑自行车,因为个子不够高,还不会像大人那样骑,只会“掏”着骑,整个人偏在自行车的左侧。
他就急不可待地要把我带在自行车后面“练手”。结果到底是骑术不精,连人带自行车摔进路旁的沟里。
我立刻哭喊起来,右腿小腿上一道四五公分长的伤口,往外淌血。
我哥害怕我回家告状,赶紧许诺我说,过年他的压岁钱都给我。然后找了细细的干黄土,给我的伤口敷上。
至今,我右小腿上的那道疤还清晰可见。
叁还有玩水。不过我因为父母棍棒教育的到位,小时候没敢去过水深的地方。
我们附近有个村子,有个雨水和生活污水汇集形成的小水洼,常年积水。每年夏季都有小孩去水洼里玩,葬送了好几条幼小的生命。
相比较而言,我觉得抓虫子比较好玩。
比如看蚂蚁打架,把两个不同阵营的蚂蚁捉到一起,看它们掐架,能看一两个小时……有时候也捉毛毛虫给蚂蚁慰劳一下,看它们往洞里搬。
看着一窝窝的蚂蚁慌慌张张搬家,就知道快下雨了,撒丫子就往家里跑。刚到家不一会,雨点子就落下了。
最喜欢的就是捉知了,那种天擦黑,刚爬出来还没蜕翅膀的知了。
叫上一群小伙伴,打着手电筒,到村子周围、柏油路那边树下抓知了。
那时候,杨树、桐树、柳树很多,这几种树是知了特别喜欢的品种。尤其下过雨后,一晚上能抓几十只、一百来只。
拿回家,我妈洗净知了,上锅油炸,别提多香了。
前几天,我回老家,嘴馋了,和大家说起抓知了。大家都说,现在知了太少了,都不知道到哪儿抓去。
肆树是重要的玩具之一。大家一起爬树,看谁怕得快。
那时候爬得最多的就是柿子树。大家热切地盼望着秋天,因为秋天一到,就会有很多自然成熟的柿子,红得让人口水直流。
我们远远地找到红柿子看起来较多的柿子树,然后就去爬,摘红柿子。
柿子红了的时候,摸起来软软的的,外面的一层皮都可以轻松剥下来。然后把整个果子一下子塞进嘴里,那种甘甜,简直像早年的纯蜂蜜一样。
柿子虽然好吃,但是吃多了也不好,尤其是空着肚子的时候,吃多了,肚子会恶心。
爬柿子树也有一定的危险,因为柿子树枝干很脆,容易折断。小伙伴们从柿子树掉下来也是有过的,不过没有什么危险。毕竟我们爬树也不敢爬的太高。
倒是大人们,听说那个年代为了采摘柿子卖钱,有一些摔断胳膊摔断腿的。
伍那时候,家家户户的男孩子都会爬树。我现在还保持着能爬树的技能,只不过现在腰围有了厚度,肚子有了高度,爬起来不如小时候灵活了。
我爬树最危险的一次,是和两个邻居小孩伙伴一起比赛爬一棵杨树,看谁爬的高,但是赢了也没有任何的奖励,纯属为了爬而爬。
现在想想,那时候真傻,这都能玩!
杨树不大,现在回忆起来大概也就是三四米、四五米那么高吧。
他们两个每人爬了一次,但还没到树梢。我一看,自信满满,觉得自己肯定能爬到树梢,就光着脚丫往上爬。
(那时候爬树大多数脱了鞋爬,害怕穿鞋爬把鞋子弄脏弄坏了,回家挨骂。)
我一鼓作气,爬到了树梢,得意地朝那两个小伙伴笑,他们俩就在下面给我叫好。
他们一叫好,我就更得意了,抱着树梢左右晃动。
我正起劲摇晃呢,只听咔嚓一声……
我抱着树梢就从“云端”坠落,当时就觉得眼睛一黑……
我以为我要死了,因为我听见他俩每人都大声惊叫了一下。
我眼睛闭着,肚子疼得无法忍受,好半天才缓过来。然后感到身子下面软软的。
原来,杨树长在一个三四亩地那么大的土坑崖子上面的边上。杨树的一侧是平地,一侧就是这个大土坑。
在杨树正对着土坑下面那个地方,不知道谁家的麦杆垜堆在那儿。
我掉下来的时候,不偏不斜,正好落在麦杆堆上面。那个麦杆堆不高,也就几十公分。
麦杆堆救了我一命,否则不堪设想。
即便这样,我也肚子疼了好半天,才缓过劲来。
自从上了初中后,就很少把爬树当作乐趣了。其余那些童年“玩具”也逐渐从生活里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