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西藏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举措下,西藏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民生改善是西藏自治区发展的温暖底色。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加强并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本期系列作品从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生态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等角度展现了西藏自治区的美好画卷。
参赛作品:《故乡》
夯土筑成的藏式房屋静静矗立,厚重的石墙和层叠的木檐在高原的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村间小道蜿蜒向前,像一条温柔的纽带,巧妙地串联起错落有致、散落分布的屋舍,以及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在这里,每迈出一步,都恰似踏上了通往记忆深处的归程;每一次举目眺望,皆宛如寻得了心灵栖息之所。
参赛作品:《天空之城孜珠寺》
位于西藏自治区丁青县的孜珠寺如一座悬浮的信仰之城,巍然矗立于嶙峋的群山之巅。绛红色的寺庙建筑群依山而筑,与灰褐色的陡峭岩壁浑然一体,是人类与自然共同雕琢的奇迹。
参赛作品:《孜珠寺》
不同视角下的孜珠寺,这里独特的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打卡。
参赛作品:《美丽的小村庄》
错落分布的房屋既有传统藏式建筑,也有现代小楼,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村庄被大片绿色草地环绕,生机盎然,其间点缀着树木,增添了层次感。一条蜿蜒小路贯穿村庄,是村民日常出行的通道。这幅作品旨在捕捉乡村生活的美好瞬间,传递出一种宁静、质朴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息,唤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参赛作品:《从傍晚的达玛拉山俯瞰昌都城》
傍晚,站在达玛拉山垭口处俯瞰昌都市,一幅壮丽景致映入眼帘。天空中,满天乌云滚滚而来,似一块巨大的幕布。天边那一缕落日余晖却穿透乌云的缝隙,奋力倾洒光芒。暖橙色的余晖洒在昌都市的“身上”,为这座城市勾勒出金色轮廓。
参赛作品:《生态振兴》
西藏自治区坚持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把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乡村生态改善,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房屋、农田与远处的群山、湛蓝的天空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参赛作品:《边坝新貌》
踏入边坝县城,仿若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之中。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山峦的轮廓在晨雾的轻笼下,若隐若现,宛如蒙着薄纱的仙子,神秘而迷人。云雾如灵动的丝带,在山谷间穿梭、缭绕。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心灵也在这宁静之美中得到了洗涤与慰藉。
参赛作品:《芒康澜沧江沿江村落》
沿着澜沧江漫步,江水滔滔,奔腾不息,干热河谷气候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抬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白色楼房,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这幅乡村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参赛作品:《羌塘草原》
辽阔草原和广袤起伏的山峦连为一体,展现出羌塘草原的绿意盎然和无边无际。房屋、袅袅升起的炊烟、围栏里的牦牛和羊群,为草原增添了更多生活场景,体现了羌塘草原上牧民质朴和悠闲的生活状态。
参赛作品:《金秋昌都绘新居》
初秋的昌都市卡若区康多村层林尽染,白墙红瓦的民居整齐排列,门前停放的家用汽车与农用三轮车相映成趣,展现了充满生活气息的美好景象,生动诠释了西藏自治区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本届影像节已经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优质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如同对这片神圣土地最深情的颂歌,在镜头下,西藏的壮丽山河、淳朴民风、古老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和谐共生,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
在此,我们诚挚地向全球摄影爱好者发出邀请,请拿起您的相机或手机,捕捉那些关于西藏的独家记忆,积极投稿参与这场光影盛宴。您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对西藏之美的又一次发现与诠释。
参赛作品采用自主投稿和组织推荐两种方式开展网上征集,所有作品均可通过点击中国网官网首页影像节banner进行投稿,还可关注中国网中国国情微信公众号,进入底部“西藏影像”专区上传参赛作品;您也可以将作品投稿至XZWLYXJ2024@163.com,发送时邮件统一命名为“西藏网络影像节+投稿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
第五届西藏网络影像节,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