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可谓是笔记本市场的大年,游戏本赛道中,RTX50系显卡的到来为所有游戏本的性能带来了全新的升级,处理器领域,AMD X3D技术的逐步成熟,或许能够为移动端平台注入新的活力,而Intel第二代酷睿Ultra的LNL架构,也驱散了徘徊在Windows平台高端轻薄本头上多年的阴霾——续航。
对于高端轻薄本的目标用户群体,不少人在意的并不是更强的性能释放以及更为出色的拓展性,就我接触到的这类用户而言,轻便程度,做工质感,品牌,续航等要素是经常被高频提起的,那么这次我们就看一下这台灵耀14 Air能否在产品力层面达到高端轻薄本的标杆。
【外观设计】
对于一台高端轻薄本来说,外观设计往往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获得用户的认可,毕竟在散热和性能层面,其实高端轻薄本往往不如普通的中端机来得激进,因此在做工质感与外观设计层面,必须获得足够的特色才可以。

以灵耀14 Air为例,在外观设计和颜值表现上,这台机器的表现是相当出色的,自从换掉了之前的同心圆设计,灵耀系列的颜值可以说一路飙升,尤其是目前采用的简约式A字形的分割设计,辨识度和品牌形象,以及外观颜值层面均取得了不错的表现,在目前轻薄本的设计语言中属于我最喜欢的那类,上次这么惊艳还是当年初次采用薯条logo的惠普Spectre 13。

这次我们的测试机颜色为雪域白,在A面采用了陶瓷铝材质,肉眼观感属于白色中带了一点暖色的灰,细看之下其金属表面做出了一种类似牛皮纸的褶皱感,在手感和抗指纹能力上表现出色,手感也比较接近于陶瓷,相较于目前流行的以苹果为代表的纯平面金属+logo的设计语言,灵耀这套外观在设计上繁简适度,简约而不失细节,再加上特殊材质的应用,整体表现非常优秀,即使是对于数码产品没有什么了解的普通消费者,也能够一眼看出来这台机器的精致感。

B面算是我觉得这台机器的一个槽点,尤其是在我看过了荣耀MagicBook Art 14的边框控制之后,再回来看灵耀14 Air的边框,尤其是上边框的宽度控制,只能算得上稀疏平常,或许是屏幕尺寸的原因,这个宽度当初在灵耀16Air上我认为表现还不错,但是放在14寸的机身中就有些宽了,对于这个价位来说到也算不上差,但是明显是这台机器目前在颜值上的一个短板,若是下代产品,能够在保持目前的设计语言的同时,能够进一步缩减边框宽度,能够明显让这台机器在颜值上更进一步。

屏幕表面依旧是标配了玻璃覆盖,对于一台实测裸机重量1.18kg的14寸机器来说表现出色,并没有为了重量控制就舍弃外观质感,毕竟玻璃虽然本身重量较高,同时有着反光的缺点,这点在外出办公时尤其明显,但还是能够大大提升一台机器的做工与质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算是对于外观颜值的不妥协。边缘的塑料材质缓冲区一并保留,顶部的摄像头也支持Windows Hello红外人脸识别,日常使用的便利性上表现不错。

键盘面的设计是这台机器的另一个亮点,虽然同为银灰色金属,但是这个金属材质呈现出的细腻感相比于那些中端价位的机型明显更加细腻,手感表现更为出色。

顶部的打孔矩阵颇具特色,同时右侧有着代表“ASUS”的A字形装饰,其实我认为华硕可以考虑将这个logo直接作为开机键使用,毕竟他的位置和外观,作为开机键还是蛮合适的,第一次开箱这台机器的人也很容易误将其认为是开机键。至于目前设计的开机键,位置有些尴尬,周围放置了三个高频使用的按键,同时虽然开机键在手感层面做了明显区分,但是并未设置短按误触,因此依旧存在误触锁屏的概率。

建议用户在windows设置中将“按电源按钮”的设置改为“不执行任何操作”。

键盘手感层面,这台机器的表现中规中矩,键帽尺寸标准,键程也比较长,同时采用了较大的键帽字符,辨识度上表现不错,不过从打字手感上来说表现只能算一般,主要是打字时的回馈感不够干脆,手感比较绵软,不符合我的个人喜好。

下方的触控板中规中矩,表面有玻璃覆盖,在滑动手感上表现出色,滑动感受和贴了磨砂膜的手机屏幕十分接近,但是在结构上,并没有采用压感式的触控板,受限于物理结构,在上下不同的位置点按时所需要的力度和产生的反馈均有区别,相比于压感式触控板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灵耀14 Air触控板上方边缘采用了无限位区域的设计,在观感上有着更好的一体性,触控板边缘和键盘区域的边缘位置齐平,但是当手指滑动到顶部位置时容易超出区域导致误触空格键,在日常使用需要注意一些。
腕托左下角的贴纸有些碍事,建议到手撕掉,或者采用类似华为小米的设计,将贴纸放置在机身D壳的位置,对于提升日常使用体验效果明显。
【参数配置】
灵耀14 Air在参数配置上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色,一个是采用了最新的LunarLake架构(下文中简称为LNL)的第二代酷睿Ultra 7 258V处理器,在规格上相比上代的Ultra 7 155H有所降低,但是这代处理器在能耗比上的表现更加符合高端产品的调性,放在灵耀14 Air这个定位的产品上可以说是相当合适的。核显也是升级过后的ARC 140V核显,性能再次提升。
存储组合采用了32G LPDDR5X 8533MT/s的内存以及1TB容量的西数SN560固态硬盘,内存频率相比之前的7467再次提升。
屏幕采用2880*1800分辨率,120Hz刷新率的三星OLED面板在色域覆盖和规格上表现出色,实际表现在后续的屏幕测试中会有所体现。
三围尺寸上,灵耀14 Air的裸机重量为1.18Kg,带上适配器也仅为1.4Kg,比不少14寸主流轻薄本的裸机重量还要低。机身中部厚度12.55mm,这个厚度控制也表现优秀,尤其是机身的下半部分,厚度控制表现极好,放在桌子上的厚度也就和一部手机差不多,腰线部分甚至比USB A接口和HDMI 2.1 TMDS接口还要窄,为了容纳下上述接口还采用了破腰线的设计。
电池容量为72Wh,搭配65W两脚式PD充电器,在14寸机型中表现优秀,但是两脚式的设计在原理上无法避免全金属机身的表面静电问题,这点建议向其它厂商学习,采用的三角插头PD充电器我认为是目前的最优解,同时兼具颜值,便携性以及功能性。
网卡型号为BE201,支持最新的WiFi7协议。
【散热测试】*散热的好坏决定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的基础体验,更强的散热能够带来更高的功耗释放,对于芯片来说能够发挥出更为出色的性能,同时也能让消费者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拥有更低的键盘温度和噪音体验。
华为灵耀14 Air没有独显,因此散热测试部分仅有单烤测试。

在全速模式下对灵耀14 Air进行单烤测试,经过20分钟单烤测试后CPU功耗为28.2W,温度86度,频率3.6+3.1GHz。
此时人位噪音为46.6分贝,表现优秀。

表面温度表现上,WASD键区域温度38度,表现正常,腕托位置在32-33度,对于一台轻薄本算是比较优秀的水平,高温区域位于机身中部偏上的位置,达到了45-48度,不过上述区域在日常使用中接触到的概率偏低,不会对整体使用体验造成较大的影响。
【散热总结】

在散热表现上,灵耀14 Air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高端机的调校逻辑——不追求极致的性能,而是保证性能够用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噪音控制,在日常使用中,哪怕是偏高负载的工况下依旧保证安静运行,表面温度也还算可接受。如果你对于一台轻薄本的需求以办公为主,并没有什么性能层面的诉求,那么这样的调校逻辑能够带来十分出色的日常使用体验,但如果你对于一台机器的需求不仅仅是日常办公,会涉及一些建模,视频剪辑或是游戏,那么还是主流价位高散热高性能释放的思路更适合你。
【跑分性能】*测试CPU的理论性能表现,对有软件需求的用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CPU的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软件使用中的流畅度和软件处理内容时的快慢表现。
CPU跑分

在涉及CPU性能的R23跑分测试中,灵耀14Air由于新款处理器的核心数量的缺失,因此在多核成绩上表现较差,很难和上代的Ultra系列相比,但是在单核性能上表现出色,超越了所有的酷睿Ultra处理器,不过依旧无法和AMD的AI9 HX370相比。
显卡跑分

显卡跑分测试上,酷睿Ultra 258V的核显性能表现出色,Timespy项目的成绩超过了目前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核显机型,在实际的游戏性能层面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
生产力跑分



在PS PR以及3dsMax等生产力测试软件中,灵耀14Air的表现中规中矩,符合我们对于一台核显轻薄本的期待,如果你对于此类应用场景的组合比较高的需求,那么还是建议你选择一台搭载独显的机型。
【屏幕测试】使用专业仪器对于屏幕进行测试,以下为测试结果:

华硕灵耀14 Air的屏幕在我们的屏幕测试中取得了100%的sRGB以及100%的DCI P3色域覆盖,在色彩准确度上,由于其出厂采用了逐台校色,因此在默认状态下的色准表现依旧十分优秀,P3模式下平均ΔE0.7,最大2.07,sRGB模式下最大1.8,平均0.66的水平,可谓相当出色,同时机内的电脑管家中自带了色彩管理软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切换,在日常使用中体验很好。

亮度层面表现中规中矩,全局峰值亮度400nits,开启HDR模式后,能够达到局部峰值亮度600nits以上的水准,在业内不算顶尖,但也是一流水平,目前比较顶尖的是Matebook GT14上那块全局600nits,局部1000nits的面板。
【续航测试】

在我们一贯的测试场景下,对于灵耀14 Air采用PC Mark 10生产力测试模板,灵耀14Air取得了33分钟耗电7%的成绩,循环时长7.8小时,预计实际办公续航能够达到12~14小时,在离电性能上,灵耀14Air的跑分成绩也能够达到4700分左右,并不是那种为了续航而完全牺牲离电性能的调校逻辑。
在我们实际的手动续航测试中,灵耀14 Air也能够达到8-9小时的续航成绩,这个成绩表现当然算得上十分优秀,不过或许我的期许过高,和之前期待的能够日常办公十小时以上的成绩还是有点落差的。
当然了,由于这台机器采用了OLED面板,高亮度下为类DC调光,而在低亮度下为低频PWM,因此在日常使用时的亮度会略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使用的续航成绩。
【总结】华硕灵耀14 Air

优点:
1.外观设计出色,质感优秀。
2.机身轻薄便携。
3.续航表现出色。
缺点:
1.性能表现一般,不适合对于性能要求较高的用户。
2.屏幕边框较宽。
作为一台以轻薄便携和日常办公为主要诉求的AI超轻薄本,华硕灵耀14 Air的表现在同价位可圈可点,称得上是高端轻薄本的新标杆。
华硕灵耀14 Air在便携性上的表现非常优秀,同时在外观做工质感上也毫不妥协,并没有为了重量控制而牺牲做工质感,续航层面,在搭载了LNL架构的新处理器之后能够在日常办公场景下续航成绩进步明显,对于日常办公来说充满电使用一天绰绰有余,同时在性能上的表现也尚可接受,虽说在性能散热上的妥协让他在生产力和游戏场景下表现一般,但是应对办公场景和简单入门级的修图剪辑类应用也足以胜任。
缺点层面,在屏幕边框宽度控制以及触摸板的表现上不尽人意,对于一台原价9000+即使国补之后也要7500元的机型来说,理应做得更好。
推荐人群,在综合考虑价格定位以及实测表现之后,我们将灵耀14 Air推荐给那些预算比较充足,对于电脑性能需求不高,以日常办公和轻薄便携为主要诉求的办公用户,它在外观续航和轻薄程度上表现足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