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部分传统型经销商面临库存充足、动销不畅等问题,打款备货越发理性。不过在今年糖酒会,来采购产品的人出现了一些新面孔:年轻的直播带货经销商,下沉市场的餐厅老板,做商超的食品配送商,一件代发的私域客户等等。他们虽然采购量不大,需求碎片化,为行业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
直播带货型经销商增多,但订单量低至几瓶
专做直播带货的经销商今年糖酒会有增多趋势。如奥兰中国负责人郑俊杰透露“之前做直播带货的经销商都比较低调,今年看到很多98后的新面孔”。面对直播带货的增量趋势,奥兰小红帽专门开发了桃红和干白起泡酒产品,核心产品仍进行区隔。
一位来自上海的意大利葡萄酒进口商也表示“社交电商平台达人们来选品的更多了,多数主播定位在中低端领域,专业度较高的会对意大利精品产区感兴趣。网店主理人则偏向价格较低、酒标漂亮、价格保护完善的产品。”
虽然直播带货型经销商从表面看在增多,但由于产品倾向较为明显,对于进口商来说,直接显示到订单上的增长不算普遍。

德国汉凯集团中国区代表顾育平表示,“订单量有一点增加,因为我们超市大品牌和餐饮产品比较多,这些不太适合做直播带货。现在提供给他们的主要是大流通产品德国约翰山雷司令,有品牌背书、也有利润空间。这种一般都是客户在做,我们没有提供物流服务。”
上海葡萄酒进口大商余菲透露,“今年来直播带货型经销商的订单增长不算明显,这块的量不大。我们主要还是和一些做精品酒的KOL合作,他们更偏向有特色的产品,如经典产区或者在产区、工艺、风格上尝鲜的产品,但都要求性价比。”
西美国际&钻瓶品牌总监林美顺表示“我们这方面的订单增长一般,现在直播带货的选品还是以灌装产品或者保税区产品为主,都是低价位的。不过我们针对这方面也定制了一个专门的系列,零售价在百元左右,来应对电商的整体增长。”
“这些直播带货型经销商的体量都不太大,以一件代发为主。”北京葡萄酒进口商丁青分享到。“一般就是几箱,甚至几瓶,能做十几箱都不多,不太像传统型经销商会提前囤货。”
在选品方面,丁青表示“他们对利润的诉求比较大,如果是线上的成熟品牌利润合适,也会进行考虑,利润薄弱的品牌他们不太会做。然后如果产品有评分或者获奖是比较加分的。最后现在很多直播带货型经销商会非常关注供货价格的优势。”
在直播带货趋势之下,也有部分进口商计划加强这个板块的投入。万国酒联(北京)国际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继透露,“我们今年计划加强和一些头部直播的合作,不过不会专门定制新的产品,因为直播带货不一定意味着销量好,这样有一定几率产生新的库存,我们更倾向拿出一些积压的库存或者动销较差的产品,给到优惠的价格,起到辅助动销的作用。”
2
下沉市场的餐厅等终端直接对接进口商
在线下也有一些新的变化。珠海一进口葡萄酒大商表示“今年糖酒会北方市场一些做餐饮的老板开始来找货,可能旗下就有1-2家店,下单量是比、较少的。虽然是新需求,但对于进口商来说前置仓的覆盖没有办法做到如此细致,需求比较难对接。”
“现在有明显的去中间化的趋势,很多餐厅开始越过当地的经销商出来找货,还有一些超市也在自己找货。”顾育平表示。“他们的选品更多是便宜葡萄酒,比如50-100元,这样他们可以卖200元左右,超过200元的动销就比较困难了,白葡萄酒也是选品趋势。高端葡萄酒其实本地一般都有丰富的库存。”

餐厅等终端直接对接源头会蚕食当地经销商的份额,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顾育平表示,“因为现在的需求是非常碎片化的,本地经销商符合需求的产品一般只有几款,他们也要再去找货。不过需求碎片化也会带来碎片化的集中,未来产品线覆盖范围较广的企业,会满足更多的需求。”
宋继也提到,“由于很多本地的经销商销售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品类可能有一些缩减。此外有些经销商的灵活度不够,产品没有迎合市场趋势,也可能会导致餐厅、酒吧这些从他那里挑不到什么好货。”
3
做商超的食品配送商开始补充进口葡萄酒
宋继表示还有一个新的面孔就是做商超的食品配送商,他们在食品和饮料等方面的品种很多,本身就拥有成熟的配送网络和客户,也开始选品一些葡萄酒。
在产品方面,宋继透露“在商超的葡萄酒产品中,国产葡萄酒的铺货率会更高,这些配送商则在选品一些进口葡萄酒,前期以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中低端产品为主,先少量的卖一下,慢慢增加进货量。”
对于进口葡萄酒,大型的KA比如山姆、麦德龙、盒马这些都开始做渠道品牌,但在一些中小型商超,进口葡萄酒的普及度不高,通过这种食品饮料配送商,也可以推动进口葡萄酒触及更多的点。

在上述新面孔之外,林美顺透露今年来做私域的经销商也有一定的增长,不过他们和直播带货的需求差不多,更多寻找能一件代发的产品。
对于上述渠道的变化,上海云酒仓负责人张海啸分析到,“现在有明显的去中心化趋势,有些传统型的经销商没有实现与时俱进,还停留在进点货,再加价往外批的阶段,也推动了这些新的变化。经销商的使命是对接需求,减少信息差,很多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当经销商失去作为中间环节的价值就会被淘汰。所以我认为经销商应该从做商转变为行商,要不断自我进步,而不能去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