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颜值担当,竟因卖废纸而致庆历新政失败

殘陽暮里酹江月 2023-03-08 13:36:07

北宋仁宗朝的大臣,有许多文学大家,近来在网络上被戏称为“背诵天团”。在这个天团里,如果选一位颜值担当,恐怕非苏舜钦莫属。据说他在当时的地位,丝毫不亚于今日的偶像明星,他的海报(画像)是那个时候坊间最喜欢张贴的东西,备受俊男靓女追捧。相貌平平的欧阳修羡慕不已,他说:“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 说天下人都爱慕苏公子的才华,见到他本尊后更是被其美貌所震惊。

可见这位字子美的苏公子,是多么名副其实。

然而,所谓“天妒红颜”,额,是“天妒英才”,这位集美貌与智慧一身的才子,竟然享年只有短短的四十一岁。而他更因为一次买废纸引发了蝴蝶效应,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苏舜钦画像

一、读书佐酒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关于下酒物,也有趣的很,典故也是很丰富。不同于《水浒传》英豪大吼一生:“切二斤熟牛肉,打十斤老酒”的海吃牛饮。苏公子的下酒物,那是相当独特。

苏舜钦有一阵子住在岳父杜衍家,每天黄昏的时候,基本都会读书。久而久之,家中的佣人很快发现了他一个习惯,边读书边喝酒,动不动就喝掉一斗。他的岳父听说后,有点不太相信,就派人偷偷观察。不久,来人汇报说:有一次,他读《汉书.张良传》,读到张良与刺客行刺秦始皇,抛出的大铁椎却只砸中了秦始皇的随从车,他忍不住拍案叹息道:“真可惜呀!居然没有击中。” 说完,斟满一大杯酒,仰头喝下。

过了一会,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意让我遇见陛下呀。”他又拍案叹道:“君臣相遇,如此艰难!” 又喝下一大杯酒。

杜衍听说后,不觉大笑,说到:“照这个喝法,有这样的下酒物,喝掉一斗确实不算多啊。”

以读书为下酒物,真是真正的喜欢读书,会读书啊。所以这样的人,有才华是必然的。

电视剧清平乐,苏舜钦剧照

二、发起古文运动

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梓州铜山县(今四川省中江县)人,出生于开封,其祖父在太宗朝的状元,后来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苏易简。其父亲苏耆也曾任工部郎中、各道转运使,还是真宗朝宰相王旦的女婿。

出生在这样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苏舜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出类拔萃了。

苏舜钦青年时期,就以文章知名。他还和穆修等人发起古文运动,提倡诗文革新,比欧阳修、尹洙等人提倡古文运动都要早。欧阳修就曾说:"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说他年纪虽然比我小,但是要比我先进。苏舜钦提倡"源于古,致于用",强调继承儒家文艺思想中的现实精神,文学要反映现实。

他也善于诗词,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提倡诗要反映“风教之感,气俗之变”。

但是年轻气盛的苏舜钦,在诗文中年揭露社会黑暗,提倡古文运动,却遭到了极大的阻力,即使家世不错,仍然因为锋芒毕露成为了许多文人和大臣攻击的对象,发起的古文革新运动也不得不草草结束,否则“唐宋八大家”,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排列组合了。

三、几张废纸引发的惨案

苏舜钦的仕途可以说很简单。

22岁,以父亲恩荫补太庙斋郎、荥阳(今属河南)县尉。

景祐元年(1034)进士,后历任蒙城(今属安徽)、长垣(今属河南)县令。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事见范仲淹(下):出将入相,平定西北,主持亲历新政 )四年,在政治上倾向于改革派的苏舜钦,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没想到,他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进奏院是什么地方呢,说通俗点,就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范仲淹安排苏舜钦这个职位,虽然有他是杜衍女婿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恐怕是看中了当时苏舜钦敢说敢当担的性格。通过监进奏院,可以收集许许多多地方事务信息,再加上苏舜钦那只生花妙笔,那对引导改革舆论自然是极好的。

看苏舜钦的一些文章,那简直就是战斗檄文,文笔犀利,议论激烈,就当时种种政治事件和热点问题直抒己见,而这样的作品,可以直达宰执大人手中,还常常能让皇帝看到。这对于范仲淹来说,简直就是为改革振臂高呼、保驾护航的一员悍将啊。

改革必然要触及旧权贵阶层的利益,他们自然也要开始反扑。冲在前面的苏舜钦成了他们最想打击的目标。

庆历四年岁末,进奏院年终聚会,大家都喝得比较嗨,还叫来了歌姬陪酒,酒酣耳热之际,一个叫王益柔的人,醉中作了一首《傲歌》,这诗确实狂,如果说前面几句“三江斟来成小瓯,四海无过一满壶”,还只是豪迈,那最后两句“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那就是妥妥的狂妄了,很容易被扣上对帝王不尊的罪名。让玉皇大帝来扶我起来,还要把周公和孔子当奴仆去使唤,这不是翻天了吗?

本来大家都不说也就相安无事,好巧不巧的,这件事被一个叫李定的人抓住了。他起初很想参加这次聚会,可是苏舜钦很不鸟他的为人,就很直接的拒绝了。于是他怀恨在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无意中听到这些聚会的细节后,李定跑到御史王拱辰那里去告状。这个王拱辰,是前宰相吕夷简的同党,而吕夷简是范仲淹的死对头啊,当年范吕之争闹得轰轰烈烈的。(值得一提的是,李定还是以“乌台诗案”陷害苏轼的主角)

王拱辰得到消息后,幸灾乐祸地说了一句名言:“吾一举网尽之矣!” 这也是成语一网打尽的由来。

很快,苏舜钦被弹劾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这其实本是惯例,只是没有明确而已),以监守自盗为名,被削籍为民。与会的王洙、梅尧臣和王益柔等十余人也无一幸免,同时被贬逐。

接着,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相继遭贬,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

苏舜钦会宾客于进奏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风其僚鱼周询、刘元瑜举劾之。两人既窜废,同席者俱逐。

仅仅因为一场饭局,几张废纸,就打压了几十位大臣、改革支持者,也成为了压垮新政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在中国历史政权改革事件中是极其少见的,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而一手主导此次事件的王拱辰也落下了骂名,“由此为公议所薄”。

四、终老沧浪亭

被废离开汴京,感觉仕途严重受挫的苏舜钦,从此浪迹江湖。他来到苏州,买下一座五代吴越国时孙姓节度使的旧院子,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命名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隐居不仕。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沧浪亭,后来名声大振。时至今日,仍是苏州一大景观。

庆历八年,经过上书鸣冤申诉,朝廷为其平反昭雪,并官位湖州长史。可惜由于长期抑郁,苏舜钦病情日笃,在当年底因病逝世于沧浪亭,结束了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五、诗文赏析

苏舜钦最为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这首曾入选语文课本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诗写于庆历四年,被贬离京,前往苏州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以春天沉沉的暗绿为背景,借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古祠为象征,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来表述对官场风雨变幻、阴晴不定的描摹,既有镇定自若、淡然处之,也有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和淮上遇便风〔宋代〕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这首大约也写于此次途中,看着水天一色的辽阔,终于感到了一丝自由。

到了苏州,修建了沧浪亭之后,苏舜钦大概已经渐渐心情平复下来。在这首《夏意》中可见一斑: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另外,类似《庆州败》这样的叙事诗,则反映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官场腐败的谴责。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

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

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

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

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

酣觞大嚼乃事业,何尝识会兵之机?

符移火急蒐卒乘,意谓就戮如缚尸。

未成一军已出战,驱逐急使缘崄巇。

马肥甲重士饱喘,虽有弓剑何所施?

连颠自欲堕深谷,虏骑笑指声嘻嘻。

一麾发伏雁行出,山下奄截成重围。

我军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缚交涕洟。

逡巡下令艺者全,争献小技歌且吹。

其余劓馘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

首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犹生归!

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

地机不见欲侥胜,羞辱中国堪伤悲!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