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知名中医药针灸专家王守东教授怀揣着对中医的热爱与传播的使命,跨越山海,踏上了非洲大地。他开启了一场以“健康快乐、不治已病治未病”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公益之旅,用银针与仁心在肯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三国间编织起中非友谊的纽带。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王守东教授面对长期受颈肩疼痛、慢性鼻炎困扰的侨胞,凝神施针,顷刻间缓解病痛。一位侨胞激动地说:“肩颈刚扎完针就轻松了,整个人都挺起来了!”这不仅是对王教授医术的赞誉,更是对中医神奇疗效的见证。在赞比亚华侨华人总会的讲座中,王守东教授将中医体质辨识转化为生活化的养生智慧,吸引了众多听众。现场座无虚席,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而在津巴布韦的义诊现场,几十人排起长队,连非洲马赛部落的民众也首次体验了中医手法的神奇,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场讲座、五次义诊,150多人次的受益者,王守东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健康责任人”的“康商”理念。他不仅抚慰了海外游子的身心,更让中医的智慧和理念深入人心。
作为清宫正骨手法第七代传人,王守东教授在赞比亚华侨华人总会获得了“中赞中医药文化特别贡献奖”。这枚奖章是对他45年坚守和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他将“上工治未病”的东方智慧与非洲民众健康需求精准对接的认可。在坦赞铁路烈士清明祭奠活动现场,王守东教授以医者之姿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深意。他的医术和医德得到了中国驻三国使领馆的高度重视和赞誉,郭海燕大使的亲切接见、张执中公参的参与,都彰显了中医药作为“文化使者”的独特价值。身为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研究员的学生,王守东教授在非洲大地续写着青蒿素精神。
他规划远程诊疗平台,筹建中医人才培训基地,与当地侨团达成合作共识,为中医药在非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伏笔。他深知,中医不仅要治病,更要传递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这场跨越三国、惠及万里的公益之旅,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东方注解。王守东教授用银针和仁心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让中医的智慧和理念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诗中所言:“银针越重洋,仁术济苍生。三国烟雨迢递,悬壶万里行。”王守东教授的人生追求正化作润泽人类健康的绵绵春雨,洒满非洲大地,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