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三星集团的掌门人李在镕访华的行程引发了不少讨论。
这位韩国企业巨头的低调与亲和力,也让他在公众眼中显得与他父亲李健熙截然不同。

他向来在韩国媒体面前不苟言笑,不过,来中国做客时,倒是谦虚谨慎,笑容满面。
外界对李在镕的印象,往往局限于他作为韩国首富的身份,而事实上,三星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更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也难怪,他在韩国那么狂。
1三星在韩国的经济地位无法被忽视。
它的影响力几乎渗透到韩国各个行业,尤其是在电子产品领域,三星的贡献几乎占据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

从日常消费电子到尖端医疗技术,几乎所有领域都能看到三星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三星不仅仅限于传统行业,它在军工研发、金融市场,甚至建筑领域也占据重要位置,参与了包括迪拜塔建设在内的大型项目。

如此庞大的企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根基。
李在镕接手三星后,与父亲李健熙的管理风格也是完全不同。

父亲李健熙以高调著称,而李在镕则更加低调务实,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互动。
他废除了员工向高层行礼的规定,并倾向于独自出行,不愿周围围绕一大群人,让不少人觉得他更加接地气。

不过,李在镕展现出了较为亲和的一面,他作为三星掌门人的责任无疑是巨大的。
2尤其在2015年,当三星在AMOLED屏幕领域占据垄断地位时,掌握了整个市场的定价权,市场上的其他手机厂商几乎都不得不看它的脸色。
而这一年的小米,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并计划通过小米5进军高端手机市场。

但是与三星的谈判破裂导致小米失去了AMOLED屏幕的供应。
为了确保小米5能够顺利发布,小米创始人雷军不得不放低姿态,与三星高层进行反复磋商。

雷军亲自前往三星总部,经过艰难的谈判,最终获得了三星的“谅解”。
即使如此,三星仍然要求小米等待两年才能恢复供货。
雷军与三星高层在酒桌上亲自喝下五瓶红酒,才最终达成协议。

这一事件成为了雷军个人成长的重要转折点,也让小米深刻认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之后,小米开始加大对国产OLED面板厂商的投资,力求打破三星的技术垄断,最终在中国市场逐渐崛起。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OLED领域实现了技术上的赶超,打破了三星曾经的市场主导地位。
现在,小米的柔性OLED屏幕已主要由中国企业提供,其中TCL华星的供应比例高达62.6%,而三星的供应比例仅为5.3%。

不仅如此,像京东方、维信诺等中国面板厂商也迅速崛起,打破了三星在这一领域的垄断,逐渐占领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种变化不仅仅发生在OLED市场,在其他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的崛起同样不可小觑。

尤其是在内存和闪存领域,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甚至使得三星这样的老牌企业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
这种“国产替代”的风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也表明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日益增强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三星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尤其在人工智能和智能汽车领域,三星未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相比之下,小米和华为已经积极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准备迎接未来的竞争。
而三星的步伐却显得过于缓慢,错过了不少关键机遇。

此外,三星在半导体领域的不足也加剧了它在AI时代的劣势,由于未能通过英伟达的认证,三星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也被对手超越。
不仅如此,三星长期以来依赖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也开始暴露出其弊端。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三星的决策效率显得有些滞后,创新能力的不足也让它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逐渐处于劣势。
韩国民众对于三星家族式管理的批评也日渐增加,认为这种过时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的需求。

李在镕本人也曾陷入过一系列政治风波,差点被判入狱。
尽管最终获得了自由,但这一系列的事件也给三星的形象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面对内部的困难与外部的挑战,李在镕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
为了寻找三星未来发展的新机遇,李在镕此次访问中国,并考察了包括小米、比亚迪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

也许也是想要与这些企业的进行合作,利用中国市场的广阔空间和完善的产业链,推动三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这次访问过程中,李在镕不仅是为了寻求合作,更多的是希望为三星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市场对三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4年,三星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3.9%,这一增长甚至超过了其对美国的出口额。

中国市场的潜力使得李在镕对中国的合作充满期待,认为这是三星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三星内部也开始反思自身的现状。

李在镕召集了2000多名高管,组织了系列研讨会,强调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呼吁大家要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勇气。
他要求管理层全力寻找应对挑战的方法,力图重塑三星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李在镕称三星已“生死一线”:要求旗下所有高管“向死而生”,应对AI时代挑战
为了激励高层的士气,李在镕还为每位高管准备了象征勇气和决心的水晶牌,上面刻着“在危机中坚强、在逆境中逆转、在竞争中顽强的三星人”。

这一系列的举措,意在激发三星员工的斗志和创新精神。
写在最后如今,三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内部的变革与外部的竞争压力,都迫使这家全球知名的企业在变革的浪潮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新机遇。

李在镕的中国之行,既是为了寻找合作,也是在为三星的未来铺路。在面对全球化竞争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时,三星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