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无将,南宋无相”的奇怪局面是怎么造成的?

文博天下 2022-06-02 12:10:19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朝代,他的政治、军事特点都极为鲜明。科举考试录取人数急剧增多,导致人人发奋读书,结果,宋代整体文化水平达到了古代的顶峰。军事上,文官指挥军队,将领防区实行轮换,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战斗力极弱,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政想揍他就揍他。可以说,宋代是个毁誉参半的王朝,我们赞美他的经济繁荣,文化繁荣,但我们也恨他军事上的节节败退。基于宋代如此特殊的政治、军事环境,我们得出了“北宋无将,南宋无相”的准确总结。“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是真的吗?

要说无应该是夸张了,毕竟北宋有狄青、杨家将等著名将领,南宋也有陆秀夫、文天祥、张浚、李纲、虞允文等名相。那么,既然北宋也有将,南宋也有相,为什么还会有“北宋无将,南宋无相”的说法的?这个说法虽然不算准确,但还算比较中肯的。北宋虽然有杨家将、狄青,但还有其他名将吗?有的只有赵普、寇准、范仲淹、欧阳修、晏殊、王安石、司马光、曾公亮、李沆、韩琦、吕端、吕蒙正、文彦博等数不胜数的名相。如果你仔细研究北宋历代丞相,你会发现,几乎全是名相。而名将的数量远远少于名相。

再看南宋,南宋时期名相有李纲、张俊、文天祥、陆秀夫,似乎仅此而已,同时,南宋更有秦桧、贾似道等臭名昭著之人。但是,南宋将领就太多了,如岳飞、韩世忠、张浚、宗泽、孟珙、吴玠、刘光世、刘錡、虞允文、魏胜、李庭芝、毕再遇、王坚、张宪、牛皋、邵隆、李彦仙等等太多了。如此多的名将自然掩盖了少数名相的光芒。

那为什么会出现南宋将多相少,北宋相多将少的情况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

首先,从政治角度,北宋太祖皇帝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得天下,所以他最担心武将以下犯上,历史重演,也就使得他对于武将的限制比较严重,北宋前期君主都比较贤明,重视文化发展,长时间的发展导致对武将的培养的忽视。没有武将发展的政治土壤,自然北宋武将偏少。反观南宋,由于君主昏庸,对朝堂之事控制力较弱,对于武将的控制自然也就相比北宋弱了些,这就导致了武将有发展的空间。此外,南宋相比北宋,国土面积不断缩小,金朝不断挑衅南宋,激起了南宋人民的反抗之心。因为,南宋人民知道,文化的繁荣抵抗不了女真的铁骑。

综上所述,北宋出于对武将的恐惧,因此严格限制武将,少了对武将的培养,那么反之,则要重视文化的发展。而南宋由于时局的变化,南宋人民意识到了军事的作用和需要,并且,南宋任何皇帝也没有太祖、太宗皇帝那种能限制武将的能力,武将也就得以发展。

其次,从地理角度,北宋面积广阔,加之对武将的严格限制,防守辽国、西夏入侵能力较弱,因为防守战线太长了,导致武将本来就少,再加上防守战线太长,武将防守压力太大,因此,北宋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杰出将领自然就少。而文臣则反之,地理版图的广阔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南宋地理版图急剧减少,防守战线较短,防守起来容易不少,并且可以适时主动出击,加上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人民明白了一定要通过武力才能延续辉煌。对于文化的发展重视程度明显降低了,不然秦桧、贾似道等人也不会居庙堂之高了。

当然,造成“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局面的原因还有很多,笔者认为政治和地理原因是比较大的影响因素,你觉得呢?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