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身家,96岁李嘉诚也带不走,终究还是蜡炬成灰,留下一个传奇

啰嗦翔子 2025-01-10 11:32:13

96岁的李嘉诚又要搞什么“名堂”?

2025年的第一天,李嘉诚家族46亿人民币的出价抛售中药股权,押注创新药....

要知道从这已经不是李嘉诚第一次“甩”掉中药业务了。

从2021年开始李嘉诚的和黄药业,就慢慢割舍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的全部股权。

而现在将重心都放在“创新药”上,这行为的背后到底是战略转型还是资本游戏?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资本场上的“精妙布局”

李嘉诚不想靠中药赚钱了?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创新药”上....

要知道中药作为我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瑰宝,在二十多年前,李嘉诚也是十分看重的。

于是说干就干,李嘉诚砸下了2亿港元,联合自己的和记黄埔,成立了这么个“和黄医药”。

在那个全球化时代的社会,李嘉诚势必想要让中药成为“新时代的宠儿”。

当然了作为新兴药业,李嘉诚深知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不大,于是他找到国内的老牌药企寻求合作。

这一找就是三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几乎大家都叫得上名的“同仁堂”。

当然除了求老牌药企合作,李嘉诚还将战地转移到了内地上海,成立了“上海和黄药业”。

尽管不是做中药发家的,但是李嘉诚是十分懂得,中药的受众人群,和治疗那方面的疾病。

随后联合老牌药企,几家公司一拍即合,开始主攻“心脏病类药品市场”。

于是,一款名为“麝香保心丸”的中成药,就这样横空出世,让一众消费人群爱不释手。

也正是因为它独占市场的特性,使得和黄药业的名声一炮打响,也为公司贡献出了超3.2亿美元的好成绩。

可之前觉得中药多有搞头,现在就觉得有多“无奈”,砸进去了不少钱不说,反而还成了累赘。

为何这样讲呢?因为这是现实问题,中药固然赚钱,但“市场”不值钱。

就拿2023年和黄药业的收入来讲,总收益已超过了61亿人民币,许多人想问这不是挺好的。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和黄药业的市值却达到了191亿人民币.....

李嘉诚的“中药梦”破碎

久而久之,和黄药企渐渐也开始意识到了“市场的选择性”,从2021年开始,便开始一步步甩掉中药业务。

最终在2025年的第一天,以6.08亿美元的价格,将上海和黄药业卖给了他人。

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卖出的第二天,原本平静的市场,却响起了波澜,这就是“资本给反应”的信号。

随之,和黄药企一开盘股票一度超过11%,换句话来讲李嘉诚撤出中药不是梦醒,是市场选择。

李嘉诚何尝不知道,将上海和黄药业卖出去的行为,相当于“自断一臂”,毕竟麝香保心丸还在一直赚钱。

但是他也深知创新药才是未来,中药研发难、见效慢,资本当然更看好新药。

中药研究几千年了,非常成熟了,大家都可以用,是民生工程了。

当然没有创新那么赚钱,但是创新是那么容易的么?它的利润与风险差别很大,敢创新,那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可以这样讲中医药本身就能治病,但是中药创新是错误的想法,中药本身是靠经验与搭配就能医病。

只是现在国家和人们对中医不够重视,投资赚到钱比较少,因此李嘉诚退出这投资也是无奈。

当然了卖和记黄和药业,是为了李嘉诚的生物工程产品让步,接下来就是生物工程产品替代药物治疗各种疾病,就算是效果好,但是价格肯定贵.....

创新药迎来春天?

一款新药开发,可能要10多年时间,但是很大概率最后研发失败的风险。

因为从前到后西药只有几种对应病毒有效的药,其他的有效的药都是中医提供的,现在中医被打压西医毫无进步,结果显而易见。

这时候不得不说资本的力量,国外尤其美国的医药资本已经形成自己的生态圈了,农产品-食品-医院-药品研发-富人。

毕竟有钱人追求长生的欲望非常之高,其实本质还是外行指导内行,创新药本来就是砸钱,战线还长,十几二十年都是正常的。

但是创新这个事有个风险,因为投资是有很大概率失败的。

然后就是如果重金赌对了方向那成果能不能得到权利机构的保护,这个在我们这里答案非常清晰。

所以我们这里没人搞创新,等着其他国家搞出来有了方向再跟着弄就好了。

可“新药市场化”的过程时间太久了,最后还不一定成功,国内资本没那么多耐心,有钱有闲才能搞起来这个。

我们国家的巨大单一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先天禀赋,对于任何的行业,尤其是非原始技术创新,以及有规模优势的行业。

信息来源:

【1】 新浪财经:李嘉诚抛售中药、押注创新药,在放什么信号? 2025-01-04

【2】中华网:李嘉诚家族45亿甩卖中药铺 坚定看好创新药的未来2025-01-07

0 阅读:0